&esp;&esp;反正市面上现成的藕粉,多的是。
&esp;&esp;可到了大秦就不一样了,为了做生意赚钱,她有的是功夫来琢磨藕粉如何制作。
&esp;&esp;来人送来了十斤藕,先是削皮,再切成块,最后上石磨加水形成藕浆。
&esp;&esp;这一步特别费事,磨得晕头转向时,她就想,要是有一个前世那种的绞肉机或者破壁机,该有多好啊!
&esp;&esp;所以说社会进步还得靠科技啊。
&esp;&esp;恍若隔世的久远记忆,在这一刻再一次击中了她的眉心。
&esp;&esp;阿玉看了一眼陷入思考的她,道:“卉姐姐,下一步怎么做啊?”
&esp;&esp;因为十斤藕才能做不到半斤的藕
&esp;&esp;粉,出粉率极低,更何况是秦朝的斤两,前世的十斤,在这会儿才五斤呢!
&esp;&esp;“啊,接下来把这些藕浆用麻布来过滤,再静置一夜,第二日就能得到藕粉了。”
&esp;&esp;因为每次李卉做出来新的吃食,都是他们几个先吃,所以阿侪他们都很卖力。
&esp;&esp;卖力地挤麻布,卖力地把装有藕浆的陶盆放到后厨的高台上,怕有虫鼠,阿侪还找了个盆倒扣在上头。
&esp;&esp;“阿荇明日也不过来,咱们先吃,给她留些。”回平安巷之前,李卉这样嘱咐。
&esp;&esp;现在白日短了,李卉便不让阿荇从司农监下值后还要过来食肆这边,小小的一间,也不需要那么多人。
&esp;&esp;第二日上午来时再把静置一夜之后的水倒掉,趁着藕浆还没凝固,就用木勺一点点舀起来,直接在后院石桌上摊开一张麻布来,放在上头,最多再晒两三个太阳,就能得到纯白的藕粉块喽。
&esp;&esp;但偏偏这几日又是阴天,所以她们又眼巴巴地再等了两三日。
&esp;&esp;阿玉和阿姳也被阿侪带得有些活泼,言谈间也不再有初来时的疏离。
&esp;&esp;一个说:“啊,怎么这么慢呀,卉姐姐,我都等不及啦!”
&esp;&esp;另一个便接:“对呀,而且怎么这么少,感觉都不够塞牙缝的呢!”
&esp;&esp;是的,李卉肉眼估了估,恐怕还不到二两重。
&esp;&esp;不过头一回做藕粉,不翻车就已经很好了,“咱们一会儿把这些藕粉块掰得越细越好,吃起来口感就会更加细腻。”
&esp;&esp;有的吃,大家都动力十足。最后弄出来的粉粉装了一个小陶罐。
&esp;&esp;当然每人也就分了两勺,知道她们不会冲,李卉就先自己做示范:
&esp;&esp;“先用凉白开把藕粉冲化,再搅散,注意要一点颗粒都没有哦!”
&esp;&esp;“接着我们就用滚烫的开水再把自己的小碗装满,再用勺子去搅动……”
&esp;&esp;只见藕粉随着她转动的勺子,变成了透明的胶状,“咱们八月里存放起来的干桂花,再放上些,就是一碗可口的桂花藕粉羹啦!”
&esp;&esp;其余三人都照着做,无不对松散的藕粉颗粒变成透明藕粉羹称奇的。
&esp;&esp;可李卉事先也跟她们说明了的,剩下的拨了两份出来,一份留给阿荇,一份就带回去给阿嫂。
&esp;&esp;藕粉羹滋阴,阿嫂吃了好;小福娃也是女娃,又没有长齐牙,正好吃这软糯糯黏糊糊的食物。
&esp;&esp;她再顺道带回去了些食肆新近上的板栗糕,一碗藕粉羹两三块板栗糕,这就是最好的闺中下午茶套餐啊。
&esp;&esp;说起板栗糕来,则又是李卉的主意。
&esp;&esp;收了那么多板栗,自然不是全部拿来做炒栗子的。她作为老板,当然要让每一种食材都物尽其用喽。
&esp;&esp;深秋日渐干燥,滋阴润肺最好,板栗糕配藕粉羹,简直绝配。
&esp;&esp;她还单独给小福娃做了做了一款板栗牛乳,就是把板栗磨成粉,再加在她每日都要喝的牛乳里,小娃娃吃得小嘴咂咂响。
&esp;&esp;这下又见小姑姑拿回来了新吃食,还在教阿嫂怎样冲泡呢,她奶乎乎的小手就伸了过来,一个没注意,就抹了满满一手,黏黏糊糊的,直往嘴里送。
&esp;&esp;阿嫂端起那碗藕粉羹,“这也太少了,都舍不得吃。”
&esp;&esp;“幸好你是咱们自家食肆的掌柜,若是旁的,或是对家,不然我可要眼红死。”
&esp;&esp;有了她参与食肆经营的经验,说出这样的话,也不足为怪。
&esp;&esp;毕竟谁会盼着食肆的生意被同行抢了去?还得是她卉妹会做生意。
&esp;&esp;果然,炒栗子过后,卖得最好的就是和栗子糕一起搭配着卖的藕粉羹。天气虽然越来越冷,但爱吃热乎甜食的人却络绎不绝,所以别看他们食肆里堂食的人变少了,总体订单的却不降反增呢!
&esp;&esp;天气越来越冷,除了做吃食,剩下的时间,李卉没事就数自己的钱。
&esp;&esp;看何时能够攒够在梧郡一到两年的自用花销和开店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