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真是美中不足啊。
&esp;&esp;“阿侪,阿荇,好吃吗?”李卉不知道自己百密一疏弄成这样后,还是否见效。
&esp;&esp;蒜泥白肉以后都你做饭,我来洗碗,可……
&esp;&esp;但事实证明,是她自己多虑了。
&esp;&esp;虽然煮过的竹筒在火里被烤得焦黄,肉的焦香却被逼得恰到好处。
&esp;&esp;食肆中试吃的四位小伙计,还有家中的爹娘和阿嫂、小福娃,都觉得这个竹筒肉饭又实在又味美,大家都说她有巧思。
&esp;&esp;离家前在食肆为数不多的日子里,李卉还大胆地对竹筒肉饭进行了外观上的改良。这个“外观改良”,自然是指盛竹筒肉饭的器具。
&esp;&esp;真的是用西山上的翠竹竹筒,砍了下来,用清水洗净,然后反复擦拭,再用搓子磨平竹筒内部的那些可能喇嘴的竹絮,然后等客人点了这道菜,就破开灶间原本的那个竹筒,将里头的肉饭再盛出来用新鲜翠绿的竹筒装。
&esp;&esp;这样一来,色香味俱全不说,关键是一下子菜品的档次就上去了。
&esp;&esp;“就是在时下的梧郡城中,这样的一道竹筒肉饭,也一定会大受欢迎的。”
&esp;&esp;于是李卉便对自己即将开始的梧郡食店生涯充满期待。
&esp;&esp;而这份期待就正是从这份竹筒肉饭开始的。
&esp;&esp;五月的初夏,天气已经渐渐炎热,树上的蝉,也“知了知了”地催她离开。
&esp;&esp;真到要走的时候,还真就舍不得了,尤其是在阿侪“卉姐姐你是不是嫌弃我做工了?”和阿荇“我一定回去再跟阿爹阿娘说一说,就让我跟你们一道走吧”之间,她也左右为难。
&esp;&esp;不过最终,她还是搞定了——
&esp;&esp;对阿侪说的是,“你是我雇的第一个帮工,地位跟旁人是完全不同的,而且你眉姐姐如今对食肆中还没有你熟悉,你要是跟我走了,她不得抓瞎呀?”
&esp;&esp;对阿荇则是,“我还是从前那番话,司农监那边很稳定,还有那么好的临姐姐,你就把食肆这边当成你一个赚小钱的就成,不要有太大压力,万不可为了一段友谊,就丢掉自己的饭碗,这是大忌。往后我们还可以时常通信嘛。”
&esp;&esp;况且,他们俩不管好坏,都有家人的托举,就跟她的情况一样。阿姳就不同,她必须靠自己,所以她就必须要跟着一起走,祖母的腿疾才有钱治。
&esp;&esp;当然最后的这些话她并没有说得太明白,但她还是跟阿嫂再叨叨了一番,又把河娘叫到跟前,让她一定好好帮衬着阿嫂,不能让阿嫂后院起火。
&esp;&esp;这些事情都处理好之后,李卉这才打点行囊准备上路。
&esp;&esp;她原本是想和阿姳独自上路,但家人亲朋都不同意。后来又挑了一只大黑生的一只小狗崽带上,可他们还是不同意。
&esp;&esp;道是这么远的路,虽是跟着茵娘家的商队,但到底不放心,最后便由阿爹一路护送,坐的牛车走了将近十日,一路上走走歇歇,住了七八日的客社,才进的城。
&esp;&esp;进了城,在四方旅店歇够了,这才拿出上次原房东给的地图,一点点地找过去。
&esp;&esp;这可是郡城,虽然远离国都咸阳,但因为观众移动的地方,商贸都较为发达,所以这里的人们看上去都很有钱的样子。
&esp;&esp;阿爹和阿姳的局促她尽收眼底,李卉明白,她虽然在大秦只有十四岁的年龄,但这一刻,她必须成为他们二人的主心骨啦:
&esp;&esp;“阿爹,您的女儿卉娘是不是很厉害?”
&esp;&esp;她试图用玩笑话来缓解老实巴交老父亲第一次进省城的尴尬。
&esp;&esp;“嗯……是……很厉害。”
&esp;&esp;“是啊,不厉害怎么能在梧郡买宅子,开食店啊?”李卉很自豪地提高了声音,尽管她也知道自己的声音也在颤抖,“所以阿爹,您这次过来,一切都放宽心,万事有您厉害的女娘我,嗯?”
&esp;&esp;“好!”阿爹很少有过轻松活泼的笑,这一刻脸上的皱纹却是舒展开的。
&esp;&esp;那阿姳就更不用说啦,“卉姐姐,我一定比从前更勤快更努力,因为你说过,在郡城,只要踏实肯干,就总能够发家致富的……”
&esp;&esp;“我的心愿也不要太富,就能够给我阿奶治病就行。”
&esp;&esp;“放心,放心,我们全力以赴,哪怕实现梦想的路上会有曲折,但总会离目标越来越近的。”李卉为了让他们放松,愣是把前世从思政课上学来的道理都搬了出来。
&esp;&esp;一路上说了这许多,阿姳手里抱着的狗仔小黑都累得睡了一觉,他们三人才最终到了宅子那边。推门进去,先粗粗打量了一番,就已然了解了整个院落的格局。
&esp;&esp;总体上来说,还是跟安县的食肆院落格局差不离——
&esp;&esp;前院待客,相当于爹娘住的堂屋,很是开阔;后院则是自住,左右各有一间厢房,另一头还有一小间仓房和厨房。
&esp;&esp;开阔的前院拿来做成食肆的铺面,刚好合适。chapt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