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霄推门,六大霸国担责天下,为人族先锋。
就整个神霄战场而言,六国早就划分了自己的攻伐区域。
当然也有守望相助的默契,但更多是卯着一把劲,要在这一场决定人族运势的大战中,分个子丑寅卯出来。
不说“定鼎神霄者为六合”,也是“先定神霄者诸侯伯长”。
这是大家都要认的神霄至功,更会得到人道洪流的反哺。
不过在星穹隔绝这样的大战略劣势前,争功争先的心思必须放一放,团结合作才是唯一的答案。
诸国星占强者,都是老朋友,也都是老对手。
大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探索星穹真相,当然也在想办法沟通彼此,共通信息,集众之力,解决难题。
王西诩做的事情跟别人不一样——
他选择去支援宋淮。
诸葛义先死后,人族星占第一人究竟是谁,或许有很多争议。
但名声最大的那一个,毫无疑问就是东天师。
毕竟四大天师的历史,也能算是贯穿了人族的文明长河。
(其实诸葛义先活着的时候也有很多争议,但一来脱之死为砝码,二来……死者为大。目前大家普遍认可他是星占第一人。)
论名声,论地位,论实力,倘若诸天联军要对星占宗师下手,宋淮绝对是最重要的目标。
相较于陷在黑暗迷雾中的古老星穹,“宋淮的行踪”显然是一个更容易推演的答案。
尤其是在这种需要大家守望相助的时刻,宋淮大约也不会在行踪上,对人族其他星占宗师遮掩什么。
王西诩去找宋淮,而不是找星穹隔绝真相。一来可以有效避开诸天联军针对于此的阻击,二来可以通过更改宋淮那处的战场形势,撬动整个星穹反击战的局面,三来针对宋淮的危险,本身也是古老星穹的一种答案。
但东天师毕竟谨慎,或是考虑到人族内奸的风险,或许本身很注重私隐。
总之王西诩对东天师的行踪演算并不成功。
不过他另辟蹊径,他以天京城为锚,以南天师应江鸿所统御的景军为帆,以验证星穹真相的诸多办法为海图……终究是在茫茫宇宙夜海中,找到了东天师的踪迹。
遂寻迹而至此处。
这里距离神霄世界还很远,跟宋淮所签契的那些星辰也扯不上关系,可见东天师在宇宙匿行的过程里,很是谨慎。
王西诩转眸四顾,很快就现了一处有用的线索——
前方“九槎”之处,有一座寂灭星辰。该星辰为球体,表层尽为铁石。铁山铁水,铁隙渊深,那无尽之底,似乎通往另一个时空。东天师最后的踪迹,就消失在这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现世计远,以“里”以“丈”,或言“尺寸”。
占星计远,算之以“槎”。
以景国制式的“元央星槎”为标尺,一“槎”即“元央星槎”以极限度疾飞一日夜之距离。
“元央星槎”能够乘光而走,在最极限的状态下,一日夜能追光三年。
也就是说星光常态之下,穿行三年的距离,等于一“槎”,也称一“元央”。
王西诩在虚空中捕捉到了一缕幽浮的星光,触手微凉,并不古老。以秘法将其保留,写满文字的手套上,星光窜游,与字同行,很快有了答案——
这颗星辰是刚死的。
死于一场战斗的余波。
交战双方一个是东天师宋淮,另一个……
王西诩在这缕星光中细细寻找,终是取出一丝若有若无的鬼气。
冥尊魍夭!
所谓“魍夭”。
幽冥鬼物极盛时代也。
从其名字也可略窥其心,祂也是一尊有着雄心壮志,想要建立幽冥荣光的神只。
当然现实已经一再给祂教训。
好几次幽冥大扫荡之后,祂也成为冥世里躺平的诸尊。
幽冥合世之后,祂已经离开。本以为是心灰意冷,现在看来,却是加入了诸天联军。
王西诩想了想,捏住这缕星光,转身就走。
可是才走不到一槎,他便骤然回身——
恰看到那颗寂灭星辰上,滚滚炽红铁水翻滚,空中立起一座时门。
面上鬼痕犹在,嘴角有着血迹,簪已乱,换了身崭新道袍的东天师,从中走了出来。
双方目光一错,王西诩立即前迎:“东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