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没杀人判了刑,这次杀了人不判刑,这故事是真实案例吗?瞎编的吧。”
夏振兴说,“你们试着猜一猜。”
“呃……法官觉得他认错态度良好,所以……这也说不通呀。”
“有了,法官觉得这个女人可恶,明明没有死,却害丈夫被判杀人罪,她有错。”
……
他们猜了半天都不对,最后放弃了。
“今天最新一期报纸,公布了最终答案。我来宣布答案了,因为这个国家有一条法律:一罪不二罚。这个男人20年前因为杀妻已经坐过牢了。所以不能以
同样的理由再判他一次了。”
“所以就无罪释放了?”
“不是无罪释放,是有罪释放!因为一罪不二罚。”夏振兴按照报纸上的解释告诉大家。
大家听了,就觉得这《福尔摩斯侦探报》有点意思,议论了几句。夏振兴问赵锦丰,“大才子,怎么你没兴趣?半天都不吭气,也不参与。”
“这种报纸有什么意义?哗众取宠而已。它对社会进步、解决民生,有任何好处吗?”赵锦丰慢条斯理地说。
“诶?这我就不同意了!它给民众增加趣味,丰富生活,而且能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有什么不好?倒是你喜欢那《新青年日报》,成天的搞论战,你发那两篇文章,我也拜读了,文思是不错。可我就不明白了,你们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来吵去,剑拔弩张,有什么意思啊!”夏振兴跟赵锦丰辩论起来。
赵锦丰微笑着拿起讲义,“我上课去了。”
赵大才子走人了,夏振兴想辩论,人家没理会,有些泄气。同事就劝,“他如今研究社会学,最近响应新文化运动呢,反‘尊孔复古逆流’,人家吃的就是这碗饭。照他这发文章的势头,过个几年聘个教授也是有可能的。”
小脚新女性5
赵大才子走了,其他人问起,“你刚才说的这个故事,是真的还是编的呀?”
夏振兴看了看报纸,“不知道,这是报社征稿征来的,供稿人是,何书方,据说是来源于西方的真实案例。”
“这个何书方怎么知道这些的?莫非是留过洋的学生?”
“这就不知道了。”
……
被读者们关注到的那位作者此时正高兴地做着长远写作规划。
顾青拿到了1块银元稿费,看起来不多,但是她写的是个短故事。相比于文字篇幅,1块银元也不少了。普通的工人辛苦一月,也就赚几个大洋。
可是,顾青想了下,自己就算每天都有稿件被刊登,1个月也才30块,比起赵锦丰当大学老师上百块大洋的薪水,那是差多了。但是,她又一想,如果每月有几十块的进账,比得上一个小学老师了,在民国,算高薪人士了,相当于好几个工人的收入了。
不过,怎么样才能多发表呢?那就要广撒网了。好在民国办报办刊的不少,尤其是京城。有些小报纸,就是几个人,凑点钱,买得起一台机器,就挂牌开报社了。
这天顾青又买了一本以前没看过的杂志——《新女性周刊》,本来她和婆婆还想学学怎么做新女性,但是就让两个人郁闷了。念的人越来越烦心,听的人也越来越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