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崇祯登基后,国内的卫所军已不堪重用。总兵们平叛多用家丁或者是辽军入关平叛。
而当时崇祯下令重新组建的勇卫营,便也成了大明最后的希望。
随着曹化淳清点御马监手下勇士在调拨经营的精锐,组建的这支万人的勇卫营,训练和作战依然是由五官率领。他黄德功,周遇吉,孙应元都是营中猛将。
崇祯八年时,他们从帮助兵部尚书张凤翼抵挡后金八旗,于北京城外击退八旗骑兵,逼迫其撤军。而两年前孙应元带勇卫营追击叛军,不幸被包围战死罗山。同时八旗军掠夺山东被调任为山西总兵的周遇吉带兵在天津杨柳青和八旗军大战,互有死伤。
而他黄德功于同年和张献忠部大战,在安徽石排之战击溃张献忠,俘获万人,他于战中差点也俘虏了张献忠。可惜因为李自成在陕西、河南崛起,明军精锐多年来消耗巨大。地方卫所对叛军无计可施,时备受期待的杨嗣昌则因兵败在崇祯十四年畏罪自杀。
勇卫营仅剩部最终南北分割,周遇吉带兵于山西,而他黄德功则留在了安徽。
可是李自成带兵入山西后和周遇吉在泰州大战,结果因为人数劣势,明军最终溃败,周遇吉率部死守宁武关,之后交战中全军覆灭,他本人被俘。更因他誓死不降遭到闯军残忍肢解,其夫人带军中妇女继续战斗于城楼上,最终死于祸害。
自此,勇卫营便只剩下黄德功这一支。
这些。。。。。。
其实王国兴都知道。
他是故意这样说的。
不过是为了迷惑黄德功,让他以为自己只是掌握了一些消息,而这消息中还有错漏。
只要黄德功对自己没有那么大的戒备,那后面的事就好办了。
显然,黄德功也觉得王国兴确实不似那么心机深沉。只是陛下能让他带人来应天府,自然也不是个容易对付的。更何况,他还是锦衣卫指挥使。
黄德功想到这里哀叹一声,扯着袖子抹了抹眼角不存在的泪。
“忠勇伯,勇卫营如今只剩下我带领的兵马,一直盘踞在安徽。此次到应天府也是听闻刘方亮率军至应天府,生怕应天府出事这才盘踞此地。”
他略微停顿了一下,又叹气道:“我也是想能早日回京去见陛下。然昨日听闻京都诸事,得知京都安稳,陛下无事自然心中也宽慰不少。”
“陛下让忠勇伯带兵来应天府肯定有要事,我便寻思着能帮忠勇伯一二,这。。。。。。”
“刚才对忠勇伯多有冒犯,还望忠勇伯不要怪罪。”
他此时这般态度,当然不是因为王国兴的身份,而是因他得朱元检信任和倚重。
王国兴自然知晓他这是借口,但面上却不做表露,只恍然大悟道:“原是如此。”
“倒是我小人之心夺君子之腹,误会黄都督了。”
他目不转睛的看着黄德功,声音缓缓道:“既然是这样,那就请黄都督届时能帮本官将定王和永王送回京都。哦,还有福王。”
“至于李昌和。。。。。。”
“他本就是勇卫营中千总,这几年随黄都督四处征战,乃是我大明的功臣,本官自然不会为难他。待会黄都督便带他回去吧。”
黄德功听到这话,瞬间明白了王国兴来应天府的目的。
见他也没有提应天府内的情形,但从他的话中还是听出了些许端倪,心中颇为惶然。
思索之下,黄德功似是下了极大的决心,压低了声音。
“忠勇伯,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