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章
这样的境况下,整个盛京的气氛也随之变得凝重。
如同一片浓重的乌云,笼罩在所有人的心头,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很快京师那边传来了消息,倒是跟李国桢他们说的相符。
多尔衮当下便有了决断,深知若错过此次获取明廷情报的机会,南下之战可能会更加艰难。
于是,他再次出现在了牢中。
多尔衮目光如炬,紧紧盯着李国桢,试图从他的表情中洞察出一丝破绽。
“你二人声称愿助我,可本王又怎知,这不是明廷的缓兵之计?”
“你等莫不是想拖延时间,好让明廷有机会重整旗鼓?”
李国桢迎着多尔衮的审视目光,不卑不亢地回应:“如今大明内忧外患,早已是摇摇欲坠。各地起义军烽火连天,朝廷财政枯竭,军队粮饷都难以保障,哪还有余力设什么缓兵之计?”
“我二人不过是想在这乱世求存,且真心希望天下能早日太平,百姓免受战乱之苦。若王爷能接纳我们的提议,我们定会毫无保留地为您效力。”
多尔衮微微眯眼,心中仍有疑虑。“你说得轻巧。那你且说说,若我大清铁骑南下,明廷那些文臣武将,谁会拼死抵抗?谁又可能临阵倒戈?”
李国桢略作思考,缓缓说道:“王爷,像史可法那般忠义之士,定会坚守扬州,死战到底。他在江南一带颇有威望,深得军民之心,若要攻克扬州,绝非易事。”
“而至于临阵倒戈之人,那吴三桂虽手握重兵,但此人反复无常,他如今身处山海关,首鼠两端,若王爷能许以重利,或许他会动摇。”
“不过,他也在观望局势,究竟倒向哪方,还得看各方的筹码与局势发展。”
多尔衮听后心中暗自点头,李国桢的分析的确有几分道理,但仍旧凝着眸子道:“那你又如何看待明廷与那些起义军之间的关系?他们可会联合起来对抗我大清?”
李国桢叹了口气,而后摇头道:“摄政王这就不清楚了。”
“明廷与起义军积怨已久,虽有共同的外敌,但彼此之间猜忌甚深。起义军旨在推翻明廷统治,而明廷则视起义军为叛逆。”
“不过,若我大明面临灭顶之灾,也不排除有部分人会放下成见,暂时联手。但这种联合必定脆弱不堪,难以持久。”
多尔衮沉默片刻,又问道:“若我大军南下,在后勤补给方面,明廷有何依仗?江南富庶之地,他们可有何防御策略?”
李国桢倒也不隐瞒,直接说道::“江南虽富庶,但河道纵横,明廷可能会利用水网地形,设置障碍,阻止王爷的大军推进。在后勤补给上,他们主要依赖江南的赋税和粮仓,但如今战乱频繁,赋税征收困难,粮仓也时常被起义军抢夺。”
“且运输线路也时常被阻断,所以补给并非顺畅。王爷若能先控制住关键的河道运输和粮仓,便能极大地削弱明廷的抵抗之力。”
多尔衮在牢房中来回踱步,脑海中不断思索着李国桢的话。
他深知这些情报至关重要,但对李国桢和张国纪的动机仍存怀疑。
“你二人如此积极地为我出谋划策,就只为了保全性命?”
多尔衮突然停下脚步,转身盯着李国桢说道。
李国桢心中一紧,但表面上依然镇定自若。“王爷,我们能有何目的?”
“如今我们被困于此,自身难保。只盼王爷能信守承诺,若我们真能助您成就大业,还望王爷能饶我们性命,让我们能在这世间苟延残喘。”
“本王会考虑你们的提议。”
多尔衮冷笑一声,“但在这之前,你们最好不要耍什么花样。”
说完,他带着侍卫转身离开牢房。
李国桢和张国纪相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一丝激动!
上钩了!!!
只要他上钩,那他们就有办法能扭转局势!
哪怕是真到了那日,要他们身死,他们也乐意!
而此时,盛京的消息也已送到了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