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章
“陛下,此诚为难事。”
申湛然眉头微皱,思索片刻后道:“臣以为,可于用人之前,详查其过往经历、家族背景,观其平日言行举止、交友往来,以探其心性品德。”
“再者,可设多重考验,如在艰难困苦之境,察其是否坚守信念;于利益诱惑之前,看其能否不为所动。用人之后,亦需时时监督,密探其行迹,以防生变。”
朱元检微微点头,深以为然道:“爱卿所言,有一定道理。然人心难测,有时纵百般考察,亦难窥其全貌。咱曾以为洪承畴深受圣恩,必不会背叛,岂料。。。。。。”
言及此处,朱元检面露痛心之色。
申湛然见他这般,自然清楚他是想到了洪承畴。
思索之下,他躬身道:“陛下,洪承畴之叛,实乃其个人失节,非陛下之过。陛下以仁厚待臣下,此乃天子之德。今后用人可多方面考量,不独倚重一人,形成相互制衡之局。”
“譬如,于军事要地,可派数员将领协同,使其相互监督,共担责任。”
他这般毫无顾忌的说出这些话,朱元检越听越感叹。
蒋德璟还真是给他举荐了好用的人!
就申湛然这敢于直言的性子,可比刘伯温那厮好多了。
那厮整日里装深沉,动不动就要辞官,简直恼人!
“你说的很好!”
半晌后,朱元检叹了口气,“可相互制衡虽能防患于未然,但也容易让将领之间产生嫌隙,从而贻误战机。就说李明睿和倪元璐,这俩都是敢于直言的,如果真让他们凑到一处,咱是相信他们对朝廷的忠心,可也难免会因事吵起来。”
“所以啊,这其中的尺度,真的很难把握。”
其实他的想法是,这朝中武将以后出征,他是不打算再派遣监军的。
毕竟,让一群不会打仗的人去监视前线打仗的将领,这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是侮辱。
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据敌军将领情况,派遣合适互补的将领同行,那才最稳妥。
申湛然当然明白他的心思,便也连连点头,“陛下所虑极是。”
“故而在选派将领时,除考察其军事才能与忠心外,亦需留意其性格气度,选那能容人之辈。且陛下可时常下诏训诫,晓谕团结之要,恩威并施,或可减少内耗。”
朱元检浅浅啜了口茶,随即畅谈一声。
“申卿对革新之事,又是何看法?”
“陛下,朝中老臣之事,确为棘手。若一概摒弃不用,恐寒了众臣之心,且他们亦有其经验可取。若全然留用,又恐阻滞朝廷变革之步伐。”
“臣以为,可甄别对待。”
“对那些虽有小过,但仍有可用之才者,陛下可私下诫勉,许以改过自新之机,委以适当之任;对那顽固不化、为害甚大者,当果断罢黜,以儆效尤。同时,陛下可大力提拔年轻有为之士,为朝廷注入新鲜血液,使新旧交替,渐趋平衡。”
朱元检听着他的这些话,眼中赞赏之意都快溢出来了。
申湛然对朝局的分析相当透彻,的确很合他的心思。
革新之举势在必行,就算是会触碰到一些人的利益,他也绝不会因此停止。
眼看着马上就是九九重阳节了,也不知道那些藩王到底有谁会应召而来。
君臣二人对话仍旧在继续,每一个决策,每一句商讨,都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的明灯,虽微弱,却承载着大明最后的希望,试图在这风雨飘摇的乱世中为大明寻出一条生路。
他们的目的很明确。
那便是:
扭转乾坤,重现昔日辉煌。
末了,朱元检忽然又问道:“咱让王国兴命张煌言他们去川蜀协助秦良玉,但这事到底太过冒险。你觉得此时谁可入川?”
申湛然见他提到这个,略微思索后便道:“臣认为可掉湖北的左良玉过去。”
“他?”
朱元检想到朱慈烺先前的话,面色微微凝重。
这人。。。。。。
比吴三桂还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