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0章
朝堂之上顿时陷入了一片沉默,众人都能感受到天子的怒意。
可对于这棘手的局势,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不同的考量,一时之间却也无人敢贸然再接话。
过了片刻,朱元检再次开口。
他语气稍稍缓和了些,可话语中的坚定之意却丝毫不减。
“朕以为,当下还是要以招安为主,可试着与田见秀和张献忠等人联手,共同抵抗建奴。如今这局势单凭我大明官军之力实难两头兼顾,若能招安流寇中部分可用之人,使其为朝廷效力,那对抗建奴便多了几分胜算。”
这话一出众人心里顿时犯起了嘀咕,显然对这一想法极不认同。
毕竟,朝廷不是没有给过那些流寇机会。
先前也曾招安了张献忠,可他最后还是又反了。
这前车之鉴就在眼前,若招安真能解决流寇的问题,大明境内哪里还会有流寇肆虐。
天子这想法未免太过天真,太过冒险。招安这些反复无常之人,无异于与虎谋皮,到时候恐怕是引狼入室,反而让朝廷陷入更大的危机之中。
众人想到这一处,自然便也纷纷开口劝解。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先前四胜总督陈奇瑜就是相信了流寇的投诚,在得到陛下的准允后全部接纳了那些流寇。陈大人对他们是敞开心扉,与他们抵足共眠,对他们十分看重。当然他这么做也是希望流寇之祸能解除。可最后流寇非但没有收敛,还再度起兵对抗朝廷。”
“是啊,陛下。那些流寇本就是些亡命之徒,哪有什么忠义可言?今日招安,说不定明日就又反了,咱们可不能再重蹈覆辙了。”
“正是如此。虽说流寇之祸并非朝廷之过,朝廷也是用尽心思想要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但他们却半点都不顾念百姓生死。如此反复小人,怎可轻信?”
“陛下,臣知道您有如此决策,是出于大局考虑。只是这招安之策实在是不稳妥,流寇与朝廷积怨已深,想要他们真心归顺谈何容易?”
李明睿在一旁听着众人的议论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也站了出来,恭敬地说道:“陛下,微臣以为,这些人到了现在这地步,定然不会轻易同意招安的。”
“尤其是李过和张献忠,一个是李自成的亲侄子,那对李自成忠心耿耿,视朝廷为死敌;另一个更是杀了福王、楚王等人,犯下如此滔天罪行,怎会甘心臣服于朝廷?”
“陛下的心意虽是为了抵御建奴,可这招安之事,怕是难以达成啊,还望陛下三思。”
众人听了李明睿的话更是觉得有理,朝堂上反对的声音越发高涨起来,大家都觉得朱元检这想法太过理想化,根本不切实际,在这内忧外患的局势下,若是再在招安之事上耗费精力,弄不好会加速大明的衰败。
然而,朱元检心中却另有一番盘算。
他再次提出招安的想法,其实并非是真的想要招安谁,而是想借此逼迫张献忠等人就范。
在他看来,最容易招安的当属田见秀和高一功,这二人相对而言较为顾全大局,且对流寇的未来走向也有着自己的思考。而张献忠和李过必然不会轻易投降朝廷,但如果这二人真跟建奴有所勾结,那到时候想要他们命的可就不止是朝廷了。
先前朱慈烺提过张献忠麾下猛将李定国可用,而今朝廷也的确需要将才,且刘文秀等人若是知晓张献忠有意联合建奴势必会反水,毕竟他们心中还是有着家国大义,不愿与建奴同流合污。
只是这些话朱元检并没有直接说出来,他深知朝堂之上人心复杂,有些谋划若是过早透露,怕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见众人对此事意见不一,争论得越发激烈,朱元检眉头微皱随后摆了摆手。
“众爱卿莫要再争了,此事朕心中有数,今日暂且先议到此处吧。”
说罢,便宣布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