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1章
退朝后,朱元检将李明睿、倪元璐、方岳贡、范景文等内阁诸人留了下来。
待众人站定,朱元检这才缓缓开口道:“朕留下诸位爱卿,是想听听你们对于方才招安之事更为深入的看法。朝堂之上人多嘴杂有些话不便细说,如今只咱们几人,你们但说无妨。”
他略微停顿了下,复又说道:“咱也不跟你们打谜语。”
“今儿个朝堂上那些话,咱是特意说给他们听的。”
这话是什么意思?
这话当然是在说,他是在表明态度。
他就是想要一个态度。
那就是:跟建奴势不两立!
内忧可以自行解决,但外族入侵这事他绝对不容忍!
众人听到天子这话,自然也就明白了过来。
李明睿连忙朝天子拱手,叹气道:“陛下的用意臣明白,但臣觉得这招安一事需谨慎。”
“且不说那些流寇是否愿意归顺,单说朝廷如今的处境,即便招安了部分流寇,又该如何安置他们?如何确保他们能真心为朝廷效力?”
“这其中牵扯的问题实在太多,一个处理不好,怕是会引发诸多内乱。”
倪元璐微微点头,接着说道:“陛下,李大人所言极是。”
“再者,如今朝廷的兵力虽说不足,但也是有一定根基的。若招安流寇,双方之间的磨合也是个问题。军中将士们对这些流寇本就心存芥蒂,万一相处不好产生摩擦,那军心可就乱了。”
“而且,这消息若是传了出去,民间百姓又会如何看待朝廷?会不会觉得朝廷已经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连流寇都要招揽,这对朝廷的威望也是一种打击。”
方岳贡则是从粮草物资方面考虑,忧心忡忡道:“陛下,先前投降朝廷的那些流寇虽然已经安置妥当,但也耗掉了许多的钱粮。而实际上留在军中愿意效力的,经过筛查后又筛掉了许多。即便招安了流寇,那他们的粮草供给也是个难题。”
“如今朝廷的粮草本就紧张,既要供应官军,又要应对各地的赈灾需求,若是再加上流寇那一大帮人,实在是难以负担。没有足够的粮草,他们即便答应招安,也难以长久维持。”
范景文听了众人的话,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微臣觉得此事虽困难重重,但也并非毫无可为之处。如陛下所言,那田见秀和高一功或许可作为突破口,想必忠勇伯也想到了这一处,不如等等他的消息?”
朱元检静静地听众人都说完,才缓缓说道:“诸位爱卿所言,朕都明白。”
“这招安之事确实棘手,可当下这局势,咱们若不另辟蹊径,又该如何应对建奴的威胁呢?朕也知晓其中风险极大,但事到如今只能冒险一试了。”
“朕的想法,并非是要一股脑地把所有流寇都招安过来,而是想通过此举,打乱建奴与流寇可能存在的勾结之势,让他们内部产生分化,咱们也好从中谋取转机。”
众人听了皇帝的这一番解释,心中这才稍稍明了一些,可依旧觉得这计划充满了不确定性,风险实在太高。
“陛下,即便如此,那具体该如何操作,还需细细谋划啊。与流寇接触,派何人去合适?又该以何种条件招安?这些都得慎重考虑。”李明睿提醒道。
朱元检听到他这话点了点头,凝眉道:“刚才梦章已经说过了,忠勇伯定然会跟咱想到一处,而咱之前也已写信送了过去,想必这两日就会送到田见秀手中。”
“现在我们要考虑的是,是让谁去动张献忠那边的人。”
“咱只有一个目的。”
他说到这里,眼睛忽而眯成了一条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