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8章
外头的心腹闻声当即快步入了书房,恭声道:“老爷有何吩咐?”
范文程略作思索,凝眉道:“去,找个信得过,办事谨慎的去探听下消息。”
“弄清那人的身份,还有朝中那些人的态度。”
“是!”
而此时,盛京城里已是流言蜚语四起。
“摄政王多尔衮被明军擒了,朝廷到现在也没有表态,这盛京,怕是要变天咯!”
旁边一个稍显瘦弱的年轻人,眼睛一下子瞪大,“真的假的?这可怎么得了!要真是这样,咱们岂不是又没安稳日子过了?这马上可就要入冬了啊!”
他们两人说话顿时引得旁边的人连连回头,有好凑热闹的也参与了进来。
“是这样呢。听说先前跟咱们做生意的那些晋商也被明廷给铲除了,这上头又把握着盐、茶叶、布料这些。哦,对,还有粮食,这个冬天怕是又难过了。”
“我跟你们说,这其实还是其次。最主要的还是朝廷的局势,这事可没那么简单。”
“什么意思?”
“你是知道什么吗?快说来听听。”
被问话的人故作高深,朝四周扫了眼后立刻压低了声音。
“你们还记得不,当初陛下是怎么登基的?”
“我记得好像是说摄政王倒戈,然后。。。。。。”
“对对对,我也听说了。这么看来,之前城里传的流言。。。。。。咱们这位摄政王和太后,难不成真有点不清不楚的关系?不然摄政王本来也是有机会的,为什么要倒戈?”
“啊?还有这事儿?那现在多尔衮被抓,会不会影响到皇上啊?”
“说不定啊。你们可别忘了,这先皇还有个儿子呢。当初为这事也是闹了很久。”
周围的百姓们听了,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脸上满是惊讶与好奇。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离谱,眼神中闪烁着八卦的光芒。
一时间,这消息愈传愈烈,而那位错失皇位的博果儿便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可谁又能想到,这背后推波助澜的。。。。。。
竟是明廷派遣入盛京的探子!
自李国桢和张国纪忽然“投降”,他们便已明白他们得蛰伏,等待时机。
而多尔衮与洪承畴同时被擒的消息散播开来,他们便知道他们的机会来了!
要扰乱大清,先从内部舆论入手。
让清廷内部人心不齐,各方猜忌,便能削弱其战斗力!
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朝廷想做什么,建奴必然会分身乏术!
而此刻,活下来的徐凌等已经暴露的锦衣卫,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便已想办法将洪承畴的家人带出了盛京,此时此刻正一路往西,朝山海关疾奔。
至于街上那些流言蜚语,自然也传到了宫里。
福临正在御书房中翻阅奏章,试图从繁杂的政务里寻得应对当前局势的良策。
他虽年纪尚小,却深知多尔衮被擒一事对大清的沉重打击,心中满是忧虑。
这时,贴身太监小心翼翼地走进来,在他耳边低语几句。
福临手中的奏章瞬间滑落,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如纸。
他难以置信地瞪大眼睛,身子微微颤抖,口中喃喃道:“如此荒谬的流言,怎么又。。。。。。”
那些关于自己登基得益于多尔衮,以及母后与多尔衮私情的传言,像一把把利刃,狠狠刺痛他的心。他自幼身处宫廷,对权力斗争的残酷略知一二,可这般诋毁皇室尊严的流言,还是让他又惊又怒。
福临猛地站起身,在书房中来回踱步,心中五味杂陈。
他既为流言对皇室声誉的损害而愤怒,又为大清如今内忧外患的局面而焦虑。
想到百姓与朝臣可能因这些流言人心惶惶,对自己的统治产生质疑,一种无力感涌上心头。
但他深知,自己身为帝王,必须镇定。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内心的情绪,对太监厉声道:“传朕旨意,立刻严查流言出处,务必尽快平息这场风波。若有胆敢再传播者,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