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9章
马蹄声碎,一行人在密林中稍作停歇。
洪承畴的夫人面色苍白,眼神中满是惊惶。
她撩起车帘看着马车旁紧紧跟随的徐凌,颤抖着声音问道:“你,你们真是锦衣卫?”
“可,可你们为什么要救我们?”
风声呼啸中,徐凌闻声回头看到妇人眼中的疑惑和担忧,遂放慢了速度。
“洪夫人,我乃大明锦衣卫千户徐凌。”
“洪承畴投降大清孰是孰非,天子与朝中诸位大人自有判断。而今洪承畴被天子所擒,想来应是无法再回到盛京,你们留在那里肯定是一死。”
“我等救你们并非是受指使,而是感念洪大人曾于大明江山社稷有功。待回京师后,我等自会将这些禀明天子,届时诸位等着陛下的决断就是。”
“陛下。。。。。。”
李氏听到徐凌的一番话,眼中登时露出一抹茫然。
见状,徐凌叹了口气,又道:“夫人与诸位也不必担忧。天子先前曾说过,洪大人与祖大人等人降清乃是迫不得已。即便是要问罪,想来也会留有余地。”
“当真?”
旁边年仅十三岁的洪士铭闻声探出头来,神情恳切道:“千户大人所言当真?”
“可我父的确降清,朝廷又岂会轻易放过?”
“万一到了山海关,等待我们的不是接纳,而是惩处,那该如何是好?”
徐凌微微蹙眉,略微思索了下说道:“洪公子,你得相信陛下和朝廷。再者,这朝中诸人对此事本就看法不一。但倘若你们能劝的洪大人诚恳与陛下认错,让他有机会与陛下表明心迹,陈述当年投降的不得已,想来事情还是有回旋的余地。”
母子二人听到这话互相对视一眼,眼中瞬间染上了浓浓的忧虑。
这事就算说破天去,洪承畴降清是事实。
可他们在盛京这几年虽提心吊胆,但过得还算安稳。
如今回了京师,虽说是回归故里,可朝中如何看待此事,百姓又如何议论,是他们无法想象的。怕就怕到时候有人落井下石,亦或是天子震怒非要处置,他们必仍难逃一死。。。。。。
可现在他们似乎已没有退路。
几人又悄然坐回了马车里,始终沉默着没有再出声。
徐凌几人其实也不知道他们这么做到底是对是错,但当初没能救得了李国桢和张国纪,始终让他们耿耿于怀。现下他们身份行踪已暴露,要退出盛京又得知多尔衮和洪承畴的事,便也做了这大胆的决定。只希望。。。。。。
只希望大明的百姓,能救一个是一个!
而盛京方面,祖成恩派遣了人去探听消息,而他则将范文程的态度告诉了祖大寿。
祖大寿听后,长叹一声。
“范文程如此谨慎,也在情理之中。”
他们若要回归大明,的确面临诸多困难。
首先,清廷必定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祖大寿深知自己了解太多清廷机密,一旦回归大明,清廷定会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不仅会派人追杀他,还会对他留在盛京的家人下手。
祖氏家族在盛京的产业众多,族人也大多在此,要想安全转移家人,谈何容易。
其次,大明那边也未必能完全信任他。他降清多年为清廷出谋划策,大明的官员和百姓如何能轻易释怀?即便他有心回归,大明是否会接纳他还是个未知数。说不定会被猜忌为清廷的奸细,到时候在大明也难以立足。
再者,舆论压力巨大。他这样降清又回归的行为,在世人眼中,无疑是反复无常。不管是在大清还是大明,都会遭到世人的唾弃和指责。这对他的声誉和心理,都是极大的考验。
祖大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明白这一步一旦迈出,便再无回头之路。但如今大清局势不明,大明又展现出一些复兴的迹象,他心中实在难以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