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9章
书局内光线明亮,一排排书架整齐地靠墙而立,虽然大部分是些蒙学读物和相对基础的经义策论,但都整理得井井有条。几张长条书桌旁,坐满了埋头苦读的年轻人,大多衣衫朴素,有的甚至带着补丁,但神情都极为专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纸张特有的味道。
一名穿着青色长衫,看起来像是管事的中年文士注意到了门口的动静,当他看清来人是朱梓时,连忙放下手中的书册,快步迎了上来,躬身行礼:“草民刘文清,参见王爷!不知王爷驾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朱梓抬手虚扶:“刘管事不必多礼,本王只是过来看看。”
他的目光扫过那些埋头苦读的学子,看到他们虽然察觉到有人进来,但大多只是抬头看了一眼,便又迅速沉浸到书本之中,并未引起太大的骚动,眼中露出一丝满意。
“书局近来一切可好?”朱梓一边缓步向里走,一边随口问道。
刘文清跟在旁边,恭敬地回答:“托王爷洪福,一切都好。自从上次。。。。。。自从王爷严惩了恶徒之后,大家心安了不少,来书局读书的人也比之前更多了些。”他小心翼翼地措辞,提及李明之事。
朱梓点了点头:“李明那孩子,现在如何了?”
刘文清脸上露出一丝欣慰:“回王爷,李明前几日已经回来书局了。他受了些惊吓,但身体已无大碍,如今正在后院温书,精神头看着还不错。这孩子也是个有毅力的,没耽误什么功课。”
“嗯,那就好。”朱梓走到一张书桌旁,看到一个年纪约摸十五六岁的少年正对着一本《论语》蹙眉苦思,手指在书页上划来划去。
“可是遇到了难解之处?”朱梓温声问道。
那少年听到声音,猛地抬起头,看到是潭王殿下,顿时涨红了脸,慌忙站起身,结结巴巴地道:“参。。。。。。参见王爷!学。。。。。。学生愚钝,只是。。。。。。只是对‘君子不器’这一句,有些。。。。。。有些不甚明了。”
朱梓微微一笑,并未摆出王爷的架子,反而像个寻常师长一般,拿起少年桌上的书,翻到那一页,指着那四个字道:“‘君子不器’,圣人之言,意味深长。器者,形也,用也。寻常器物,各有其用,如杯盏用以饮水,舟车用以行路,皆有定规,难作他用。”
他看着少年,继续解释道:“圣人此言,是告诫君子,为学修身,当志存高远,通达事理,不应像器物一般,局限于某一狭窄的才能或用途。要有广博的胸襟和见识,能够应变无穷,担当大任,而非仅仅成为某一种‘工具’。”
少年听得入了神,脸上的困惑渐渐散去,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连忙躬身行礼:“多谢王爷指点!学生明白了!君子当如海纳百川,不拘一格,方能成其大!”
“孺子可教。”朱梓赞许地点点头,将书还给他,“好好用功吧,莫要辜负了这大好时光。”
“是!学生定当谨记王爷教诲!”少年激动地应道,重新坐下时,腰杆都挺直了许多。
周围其他学子也都被这边的动静吸引,纷纷抬起头,看向朱梓的目光充满了敬佩和感激。这位潭王殿下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免费读书的机会,还如此平易近人地亲自指点学问,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朱梓又勉励了其他几句,便不再打扰学子们读书,与刘文清一同走到了书局后院。后院相对安静,有几间小屋供人休憩温书。
“王爷,”刘文清轻声道,“书局如今运转顺畅,只是。。。。。。这书籍种类还是偏少,尤其是些农桑、算学、地理等实用之学,更是匮乏。前来读书的学子,大多家境贫寒,他们除了科举正途,也希望能学些安身立命的本事。”
朱梓停下脚步,看向刘文清,眼神深邃:“刘管事所言,正合本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