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来的忐忑,为龙在前创造了很多磨难,但也为他打造了一支坚定的军队。
绝地之中,无人选择投降。
反而爆了死志。
「杀一个够本,杀两个爷爷还赚了。」
「这辈子跟着新王走到今日,已经没有遗憾,死得其所。」
于是。
小小的朱仙镇,官兵竟然攻不下来。
一波波的攻势,皆被流民军打退。
那股同归于尽的打法,连官兵们也胆寒,士气滑落,无人愿意攻城,形成了对持。
「反正已经包围了贼军,他们手里能有多少粮食,不投降那就饿死他们。」
「对啊,没必要浪费士兵们的性命。」
刘明先不愿意再战。
李坚也不愿意。
忠顺王看着远处的朱仙镇,城头飘扬的旗帜,大大的「新」字,看上去那般的刺眼。
最近很多事情,为了不影响军心,只藏在他的心中。
登莱的事情,让京城慌乱。
下达的旨意杂乱无章,让南方派兵北上,让他带兵拱卫京城。
又担忧乱军,再下旨让他先消灭乱军,然后撤师回京。
旨意下的匆忙。
如今的形势,京城局面一日坏过一日。
粮资
未备。
没有统一的调度,南方军失去了秩序,有的第一时间抵达了京城,还有得连境内都未走出。
忠顺王害怕。
金江军早不动晚不动,偏偏这个时候动。
以他对唐清安的了解,对方不是这么急躁的人。
金江军真的反了吗?
他不知道。
其实真要是金江军作乱,就这种杂乱无章的态势,多少急匆匆赶来的南方军,也只是羊入虎口。
因为金江军可以轻易的以多攻少,保持绝对的实力。
哪怕浙江兵,福建兵也不行。
不是他们战斗力不行,是朝廷的组织力不行,挥不出原本该有的作用。
打仗又不是打架。
打仗更需要组织,哪一方组织的越完善,充分的挥优势,谁的胜率越高。
金江军到底形势如何,京城探不清楚,也不敢去赌。
但是。
忙急忙慌来救驾的南方军,遇到了没有粮食吃的窘况。
大周国土太广阔。
不像草原的生态,只需要带着足够的牛羊,「粮食」自己能跟着军队走。
走到哪打到哪里。
农耕文明犹如生产线,不能缺少其中一环。
需要充分的组织力,才能为大军供应粮食。
而大周当下的国情,生产力本就没有绝对优势,组织力又如半废一般。
所以北方的军队只能在北方打仗,例如九边,甘肃,青海,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