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王丰肃说,金江镇现在外重内虚,有巨大的隐患,不知当说不当说。”
秦可卿终于说道。
“他不是要回国了么。”
唐清安纳闷道。
王丰肃老了。
他的事业,有新的接班人,前番来金州向自己辞行。
对于王丰肃,唐清安是重视的。
东西文明的交流,他对金州的帮助很大。
所以挽留了他,承诺只要王丰肃留在金州,必定给予重报,例如封官赐爵。
以唐清安当下的地位,已经有人上言,提出将军可以称王。
说明下面的人,也想要爵位了。
封爵封公。
是必然的事情。
金江镇的事业,不是唐清安一个人的。
虽然是家国天下,一家之主。
但天下却不是一个人,更不是一姓。
无论何朝何带,都有大量的功臣。
这是一份巨大的“诱饵”。
唐清安还不想现在就抛出去,希望让金江镇继续保持奋斗的精神,但也坚持不了多久。
报酬给的太晚,容易让人心开始抱怨。
“这洋和尚要走了,我还有些不舍。”
秦可卿轻叹。
“他离去前来求见,我让周吉带来,让他在院外坐,说了小半天的往事。”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
还是秦可卿带着金州家卷出游,这自称洋和尚的西方人,突兀的闯了进来。
当时愤怒的周吉要带人打他,秦可卿听夫君谈起过外来和尚,才制止了周吉。
否则当初那态势,周吉可能把王丰肃打死。
“他说的有些道理,我思来想去,本不该插手公事,不过心里难安,始终担忧放不下。”
“王丰肃的想法,我是知道的,不过没必要计较。”
金江镇的金江军和新合军。
合计二十余万大军。
其中高达十八九万在外作战。
整个金江镇本土,只有不到三万金江军。
的确如王丰肃所言,外重内轻。
并且从第四镇开始,外部的军力,多年高于本土。
唐清安有信心掌控,不代表别人有信心。
大唐唐玄宗也认为自己能掌控。
结果成为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以史为鉴。
要么事毕卸磨杀驴,要么任由地方出控制,成为大患。
不过唐清安真没太过忧虑。
一则他还年轻,年富力强,二则金江军不同,军校出身的中低级军官,占比越来越高,逐渐成为中坚力量。
私人的野心,很难撼动金江军,更不可能让金江军调转矛头,指向本土。
除非唐清安失去人心。
有些人看得见,有些人看不见,担心总是有的。
见夫君心中有度,秦可卿也不再提此事。
美人迟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