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赵家天下+番外 > 第179章(第1页)

第179章(第1页)

小王爷成熟了,不再奢望二人白头偕老的梦想,而是立足于现实,一步一个脚印,小心翼翼地走着。

赵允让的沉默引起了周平的注意,周平以为他还在担心张狐狸和酉戊,又安慰了几句。

“以张叔父的性格,他必定忍不住的,一定会质问酉戊昨夜去了哪里,而酉戊得了你的命令,定然不说。两人吵起来情绪爆发,事情就好办了。”

赵允让回神:“那你还让他们去办这么重要的差使?万一让婶婶发现你们在监视她向我伯父告状怎么办?”

“就是要她知道,算是警告,内宫干预国家政事已经犯了忌讳,她不敢闹大,顶多打小报告而已。”

赵允让担忧道:“可是,不管记恨与否,你已经打草惊蛇,好不容易才找到的线索又要断了。”

“不需要调查我也能肯定宫殿失火一案与皇后无关,想想她找过的外臣,户部尚书刘烨,将军刘石简,前权知开封府刘综……”周平神秘一笑,念了一串官名,“你没发现这些官员里有个相同之处吗?”

“刘烨、刘石简、刘综……”赵允让恍然大悟,“他们都姓刘!”

“是了。”周平面含赞许地点头。

联系到刘后的出身,接下来的内容就不难推断出来。

历史上手握大权的女子皆有很硬的后台:刘邦的妻子吕雉是大户人家的女儿,她父亲吕文被人尊称为“吕公”,他过生日,当地的官僚全来祝寿,可见其势;武则天武曌的父亲武士彟是唐朝的开国元勋,生母杨氏是陇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宁公杨达的女儿(资料源于百度),这是多么显赫的门第!无论放在哪个朝代,她们都是天之骄女。

反观刘娥,即使真宗多少次为她的出生背景编故事,什么将军遗孀之类,都无法改变她在朝中孤立无援的境地。就拿上次小皇子偷上树受伤的事情来说,朝中难得声音齐整,对刘后一致讨伐,连向来宽宏大量的王相,都极度反感刘后擅越职权以致于懈怠本职的行为。

神奇的是,也不知道真宗怎么想的,居然让刘娥与他的前夫龚美认了义兄妹,龚美改名为刘美,在朝为官。(有史可考,再度膜拜刘御姐orz)

千百年来,外戚总是要被臣民监督、排挤的,与外戚交往一不留神就是媚上之举,被人打成朋党。

所以,迎合龚美的人大多是中下层小吏,当朝大员没一个会对既无功名又无军功的外戚买账。刘后在朝中的力量依旧很小,所以,她才厚着脸皮到处攀关系。

周平用了些小手段,撬开了刘综的嘴,得知内情之后他就十分怀疑自己穿到是一幕荒诞剧。

听到刘后要与自己续族谱,刘综的回复非常谦恭到位,一连气地说:“不敢,不敢,不敢,实在不敢……”至于什么不敢,只能意会了。(有史可考,只是大臣的名字记不得了)

赵允让没有周平那么乐观,他知道自己那个婶娘可不是打落牙往肚子里吞的主。

“别笑了,”他瞪了幸灾乐祸的小瓶子一眼,“保不准伯父为了夫妻关系会把你供出去,到时候看你如何收场!”

“放心,”周平展现出面面俱到的成熟手段,“刘美现任侍卫司马军都虞候,主管皇城司事务,把京城里的军队抓到了一半。我已经和那些兵油子打过招呼了,算是卖皇后内兄一个人情。”

对于小瓶子口中的兵油子,赵允让略知一二,那些曾经在小瓶子手下办差的禁军士兵,小瓶子所指的并不是大头兵,有的晋升快,现在已经被提拔到指挥使的级别了,统领千人,爬得最慢的也至少是个都副指挥使。

大宋自太宗以来就实行“内实外虚”的政策,侧重对内政治,忽略了与外斗争,而中央集权让将领经常调换,造成了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窘境。新将若要掌握军队,其实最简单的就是拉拢都一级的指挥官,因为他们统领几十人到百人不等,是最低的指挥阶级,与士兵直接接触,最清楚底层的情况,在士兵中的影响力反而比将领还要大,有点类似于现代军制中的班长。

有了这些官吏的帮助,只要刘美不是笨蛋,掌握军队并不是难事。

毕竟有军才有权,有权才有说话的底气。

如果周平此时不是一副理所当然地讨要表扬的得志模样,赵允让会心生敬佩的。

“把得意留给以后吧,案情还没有进展,多少双眼睛盯着你呢!”

成功的人士背后总有一个闹心的伴侣,周平发现自己出乎意料地享受这种不省心。

“我还没有头绪,”周平揉了揉额头,“凡事都要有动机,你帮我想想,宫殿建不成对谁有利?”

赵允让忽然提到:“对了,伯父今天还因为宫殿的事在朝上丢了折子。”

“哪个倒霉鬼?”周平并未收到尽快破案的督促,所以自觉得安全,在小王爷面前口无遮拦起来。

“翰林学士赵安仁,他上书直谏,称修宫祭神为乱国之举,”赵允让凭借记忆背出其中几句,“将以欺上天,则上天不可欺;将以愚下民,则下民不可愚;将以惑后世,则后世必不信!”接着就是一声叹惋。

意思是老天不会受人欺瞒,若是假传天意愚弄百姓,必遭天谴!是智是愚,后世也自有评论。

这完全戳破了自澶渊之盟以来的天书、封禅等一系列自欺欺人的谎言。皇帝在粉饰太平,朝中大部分官员包括名相在内都跟着拜神,但就是有一两个耿直的知识分子于沉默中爆发,疾声一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