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你可是连王相都骂进去了。”
张环也来凑趣:“和没有气节风骨的人处久了,就会控制不住向往正人君子的风范。”
“君子与选相是两码事,不错,清正的名声的确能带来威望,但说实话的未必能治国,你能老老实实告诉百姓府库中有多少银钱,何处边疆又要起贼乱吗?丞相首先是个政客,以国家、百姓利益为优先,然后才谈论他的个人修养,究竟是君子还是小人……”
听到由远及近的脚步声,周平顿时闭口不谈,抬眼就见赵正煊从园外走入,手上还捧着那本武功秘籍。
“师父,有几处我看不懂。”
周平悉数指点,也不担心别人偷师,因为冷兵器时代的各路刀法基本上是手把手交才能学会的。
周平这师父当得比张环称职,允许赵正煊发问,也会耐心回答,不会用‘我忙着喝酒你自己琢磨’这样的话敷衍。
来回几次,张环也发现了奇怪之处,每每听到赵正煊来的生意,周平都会骤然停下话题,他们所谈之事并非什么机密。汴京城有个特别奇怪的地方,再机密的事老百姓都有方法知道,无论朝廷如何禁止,总会走漏消息。所以,相位的继承人是个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话题,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张环最快,一发现就问出口。
“他在我这里学的是武功,又不是谋略,”周平轻描淡写地用玩笑带过,“要一门课一门课地收费。”
“……”
党争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西游记》第一回
赵管家已经不止一次看到自家孙儿伤痕累累地回来了,虽说不是亲生的,但好歹有一份关爱晚辈之情,他给赵正煊一瓶伤药,让他回房休息,接着至书房禀告小王爷。
“小王爷,也不知道周侍卫每天在训什么,让正煊早出晚归的。您是不是去看看?”府内所有仆人都改称赵允让为王爷,只有赵管家这种服侍过雍王的老资格才保持着原来的称呼,对周平也是如此。
“怎么,舍不得了?”赵允让停笔,看了赵管家一眼,然后低头继续练字。
“可不是?”赵管家很坦白,“老奴垂垂老矣,受不得刺激了。”
赵允让收笔,笑答:“管家还当壮年,哪里老了?更何况正煊只是继承了小阎王的称号罢了。”周密远至边陲,小瓶子也已立业,自然摘去了阎王前的‘小’字。
“这倒没什么,”赵管家在第一次发现别人在自己背后指指点点时就已经不得不接受了这个事实,越是抵制流言,百姓说得越高兴,他接着道,“周侍卫是不是自家骨肉不心疼,要往死里练呐,怎么没见他自己生一个去?”
这等明显是玩笑话,可听在赵允让耳朵里有种挑拨离间的味道。他的心记挂在别处,府里人丁单薄,几年过去只得了一个女儿,而周平更不济,以尚无成家之念为由推脱了不少说亲的媒人。
“等我有空就去说他。”赵允让给出让管家满意的答案,心里却是对小瓶子洁身自好的识相行为多有赞许。
其实周平不是没有过受封建思想腐蚀的左拥右抱的念头,只不过他比谁都清楚不嫉妒说明本身就没有将你放在心上,嫉妒了又要起纷争,所以说齐人之福不是那么好享的。再说,已经有了一个德才貌俱佳的情人,周平自觉再找也找不到更好的了。
赵允让实践诺言去府衙找周平,被告知他正在审案,就坐在偏厅等。不是对案情没有兴趣,而是他早已知道案件的始末和周平的对策。
根据朝廷诉讼的规矩,百姓需将状纸递交府衙,由在职官员决定受理或不受理,若是受理,则通知所有涉案人员在十五天内不得离开当地,待案情明了然后才开堂审理。除非有莫大冤屈或紧急事件是不需要也不允许击鼓鸣冤的,否则要受刑罚。
周平正在审理的,只是一件普通财产纠纷案,其他地产、房产都已处理妥当,最后还剩下一幅梅花傲雪图让兄弟俩争执不下,本来已请人估价,可两人都不愿意卖,毕竟古玩是越放越值钱的,双方又不愿舍弃其他财产,这才闹到了公堂。
昨天与自己商量的时候,小瓶子想出了保管权与处置权分离的方法:一方持有画卷但不能擅自买卖,如果画卷被发现不在府中,非但要受牢狱之灾,还要赔偿双倍银两;另一方虽然拥有那幅画,但画不在身边,若要处置必定要通知藏画的那一方,并得到他们的同意,因为古董之类都要客商亲自验证才行买卖。赵允让帮着补充了一下细节,比如藏画不慎遗失的情况,并建议双方每隔三年轮换职责。
开封府衙审案的时候都有百姓围观,还有说书之人执笔记录的奇景,那运笔快如游龙,把师爷都比下去了。
听到‘青天大老爷’的高呼,赵允让抬眼看向门口,等周平出现。他们已经形成了这样的默契,见面之时都会第一时间对望一眼,一切的情意都掩藏在平淡如水的视线里。
见周平受百姓敬重,赵允让心中亦感到骄傲,这里面有自己的助力,虽不被百姓知,却并无为他人做嫁衣之感。一是因为这些主意大多是周平自己想出来的,特地到雍王府只是贪图两人相处的时光而已;二是因为情到深处,这些小节自然不会去计较。
赵允让以为周平会一脸志得意满地进来,不料面色黑沉,额头就差没写上‘我是阎王别惹我’的标语了。
周围无人,周平的情绪才会外露,而他的怒气,明显不是朝自己来的,否则会一派平静暗中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