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革命军原模范第一师第一团?上士第一连班长?袁世麟烈士”、
"同盟革命军新编十一军第五一六团?上尉第九连连长?崔奇烈士"、
“协约党大别山抗日民兵第三大队队长李长根烈士”、
"协约党豫东独立交通支队交通员陈淑娟烈士"、
"协约党豫省青年救亡会商都支部干事李默川烈士"
祠堂内缭绕的香火忽然被一阵整齐的脚步声搅动。
小张回望去,几名身着笔挺军装的年轻军官正迈过门槛。
十一军的军官向来年轻,但这几人身上却透着越年龄的沉稳。
他们的军靴踏在青砖地上,出闷沉的声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随员小张应声回头看去,只见为之人身形高挑挺拔。
他身后跟着三名同样年轻的校官,其中一人身材颇为高壮,惹人注目,
四人步伐出奇地一致,连腿部摆动的幅度都十分相似。
直到几人走近,小张才看清为那人的容貌,棱角分明,鹰目剑眉,眼神深邃且锐利。
更加令人震惊的是,他领口的军衔。
金光闪闪的底子上,两颗亮的三角标格外刺眼,赫然是——陆军中将!
这让小张猛然间呼吸急促,在他刚调来豫东时,看过豫东地区的形势材料,
掌控豫东地区的同盟十一军中,中央所颁承认的将官军衔名额仅有三人,
分别是十一军二十二师、二十三师两个主力师的师长少将衔,以及十一军军长、第三绥署长官——
包国维的中将衔。
“徐……徐书记!”
小张一时有些结巴,眼前这个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年轻人,却是掌控着豫东军政大权的传奇人物。
他几乎没法想象,这样的气度能出现在与自己同龄的年轻人身上。
“包……包长官!”他张口叫出声,但话还没说完,那名年轻的将官已然迈开步伐,大步上前。
只见他目光坚定、动作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他随即将手中捧着的一束祭奠菊花轻轻地放在供奉台上。
包国维与徐铁柱两人并肩。
不久后,二人离开了祠堂,走向外头的车阵。
汽车的动声渐远,在安静的街道上回响。阳光透过车窗,照射到徐铁柱身上,让他感到格外温暖。
车子径直驶向了郑城的一家高级茶室——这里仅对部分会员开放,
是地方上少数几处具有隐秘性且带着历史气息的地方。
推开茶室的门,内部的空间布局极具古典优雅,低调而奢华。
香茶袅袅,烟雾弥漫,坐在窗边的桌子旁,二人开始了另一番对话。
茶室二楼的安静气氛与外头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窗外偶尔传来几声汽车的引擎声,
但这里仿佛与世隔绝。
服务员轻轻送上桂花乌龙茶,茶汤清澈透亮,热气袅袅升腾,掩盖了空气中所有不必要的杂音。
徐铁柱端起茶杯,轻轻搅动茶叶,目光却落在茶汤的底部。
包国维抬头,见徐铁柱沉默片刻,轻声开口:“游击队的渗透情况最近怎么样了?”
徐铁柱目光未动,语气却低了几分:“我们在日军控制区的行动,已经开始深入到鲁南和鲁中的腹地。
最近又有一支新的小队悄悄向鄂北靠近,正在通过湖田掩护摸索前进路线。”
“鄂北?”包国维一怔,“倒是渗透得快,不错嘛!”
徐铁柱点点头:“游击队虽然兵力不大,但熟地形、会化整为零,再加上有你的后勤支援,
我们这次也重新更新了作战方式和总体战略。为未来的大局打基础。
日军占领区内的民心,我们得争取,必须用游击战术继续扩大影响力,争取地方势力的支持。”
包国维微微点头,“这一年,日军虽然没有大规模北上,但南线战事却是一波接一波,
南昌、长沙、桂南……仗打得凶,背后却更是比谁能耗得起。”
徐铁柱低声道:“我们从各方情报那里汇总那边接到的汇总都印证了一点——日军南调已成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