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解海禁立海上之法
自打朱福宁出了北京城,闹出来的事一桩比一桩还要大。
偏朱福宁闹归闹,又捏住人的七寸,人证物证确凿,一度让不满于朱福宁行事的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对付她。
不仅如此,朱福宁做下的事非常合嘉靖的意,因而嘉靖完全没有任何不满,甚至还可以感受到嘉靖在听说朱福宁做下的事後,发自内心流露出的欢喜。
可是这一次,这一次朱福宁是直接斩杀朝廷命官。
事情的影响性质不一样了。
马上有人趁此机会上书嘉靖,请嘉靖迅速将朱福宁传召回京,以为不能再让朱福宁继续下去,否则大明都乱成一团!
嘉靖对此问起内阁的大臣们,“杀几个送出大明国土,放任他人在大明境内欺压百姓的官,能让大明乱成一团?”
严世蕃已然回京,第一个出列道:“怎麽会。公主是在为民除害,也是在为陛下解忧。”
真当嘉靖是傻子不成?
朱福宁杀人杀得越狠,越是让天下的官员知道,大明朝不是任由他们说了算的。
这种的情况下,还有人敢告朱福宁的状,只说朱福宁杀人,不说朱福宁为何而杀人。
避重就轻,一惯都是底下这些当官的人最擅长的手段。
嘉靖之前没有一把好刀,不能一刀一刀砍在这些当官的人身上,更无法保证那样放出去的人最後会不会成为扎向他最锋利的一把刀。
朱福宁完美的规避他所有的忌讳。既无法夺嘉靖的权,未来也不会成为扎向嘉靖的一把刀。
最重要的一点是,朱福宁还能为嘉靖解决钱的问题。
钱,嘉靖需要钱,很多很多的钱。
因为台湾岛的事,朱福宁把葡萄牙的船只劫了,是的,朱福宁又把船上的东西全给嘉靖送回。
嘉靖又得了一船宝贝,他能不高兴?
一直以来嘉靖喜欢让人猜他的心思,故作高深,但在朱福宁一次又一次送钱回家後,不好意思,嘉靖已经非常直接的告诉底下的臣子,老实办他们的事,朱福宁做下的事,他们想挑毛病,可朱福宁也在嘉靖的默许范围。
怎麽?嘉靖同意,他们很是不同意?
不同意至少也要找个正当的理由反对。
“葡萄牙人上岛打杀我大明的子民,还在岛上建房。此事朕为何不知?又到底是谁同意这样的事?福建要查,京城是不是也该查一查。”嘉靖提起这话,下方的人很难不慌。
他们自己都有什麽样的事,他们最是清楚,哪能经得起查?
“陛下,臣以为是该查查。”严嵩于此时出面,他的一句话表露的何尝不是嘉靖的态度,嘉靖一直想对付底下这些只会拿各种的礼法,规矩来要求他的人,而他们,满心私欲。
对那样的人,嘉靖比朱福宁更想杀光他们。
对此,嘉靖对上朱福宁借由台湾岛落于葡萄牙手里一事要杀一波人,恰好,嘉靖也是这个意思。
“那便查,一查到底。顺福宁送上来的证据,有一个算一个,都给朕查出来。朕非要看看,祖宗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怎麽让你们轻飘飘送出去的。”嘉靖也是要查,不过,他不忘补上一句,“另,这些年欠下的俸禄,统计上来,在一个月内发下去。”
咦!大明朝廷穷,穷得好些人连俸禄都欠了好几年。
可是底下的臣子日子不好过,那也是没有办的事。
嘉靖要把钱拿去修宫殿,愣是不肯给他们发俸禄,不能说臣子们心中毫无怨气,也是莫可奈何。
而现在,嘉靖竟然主动提出给他们补发俸禄,难得,实在难得。
这,从侧面证明,朱福宁往江南,再去一趟倭国,台湾,弄来不少钱。
所以,怪不得嘉靖完全没有责怪朱福宁之意。
一个能帮嘉靖解决钱财问题的人,难道不足以让嘉靖心中生喜?
要知道严嵩他们日常弄回来的钱,也并不能够让嘉靖大大方方的花,之前从来都是拖欠着俸禄。
因此,严嵩也明白,在搞钱的事情上,他们不如朱福宁,更应该向朱福宁学习。
“是,臣这就去算算。”户部尚书是严世蕃,他这样出列应下,没有一个人不想,这俸禄应该可以补下来吧?
钱钱钱,钱可是一等一的大事。
没钱吃什麽穿什麽?
大明朝的俸禄本来就低,要不是有点家底,日子都相当难过。
而今终于要补回俸禄,不少人都表示期待,希望赶紧拿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