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一周过去。
罗泽凯在这一周内,忙的脚打后脑勺。
首先,开发区的前期工作全面铺开,征地预公告、拆迁评估、安置方案公示……每一项都牵涉千头万绪。
他亲自带队走访了四个镇的重点村落,召开多场村民代表座谈会,倾听诉求,化解矛盾。
让大家明白,开发区的发展,从来不只是图纸上的数据,而是千万个家庭的幸福与未来。
其次,元旦马上到了。
芙蓉镇文化节作为“向外界展示新芙蓉形象”的窗口工程,必须尽快落实下来。
这一周里,他多次召开会议,逐项敲定文化节的细节。
每天都是很晚才能回家。
除了这两项工作,罗泽凯还要兼顾他人武部的工作。
这天下午,他刚开完文化节筹备的现场协调会,又换上迷彩作训服,驱车前往县民兵训练基地。
冬日的操场上,寒风凛冽。
五十名基干民兵正在进行战术演练,口号声震天动地。
“立正!”教官一声令下,队伍整齐划一。
罗泽凯走上主席台,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脸庞。
“同志们!”他的声音洪亮有力,“今天,你们在这里训练的不只是体能和技能,更是责任与担当!我们县的经济建设如火如荼,但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
他顿了顿,语气转沉:“你们是县党委的‘应急尖刀’,是老百姓的‘守护前哨’。要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是!”回应如雷贯耳。
“今天,我向友邻部队申请了一万发子弹。”罗泽凯目光如炬,扫过全场,“现在,我们将进行一场实弹射击训练!子弹管够,放开了打。”
话音未落,操场上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罗部长英明。”
“罗部长伟大。”
民兵们十分兴奋,好多年没有这么豪横了。
他们十分庆幸有了这么一个人脉强大的好部长。
罗泽凯笑了笑,抬手示意大家安静:“不过,子弹不是白给的。今天,谁要是打不上靶纸,就给我加练俯卧撑!”
“保证完成任务!”民兵们齐声喊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训练场上,枪声此起彼伏,硝烟弥漫。
由于训练场设在山坳里,枪声在山谷间反复激荡。
罗泽凯站在靶场边缘,双手插在作训服口袋里,目光沉静地注视着一排排跃进掩体、据枪瞄准的民兵。
硝烟被寒风吹散,混着泥土与铁锈的气息扑面而来,
他却像嗅到了某种熟悉的战栗——那是力量在血脉中奔涌的味道。
训练过程中,他发现了两个身手特别敏捷的民兵。
罗泽凯招了招手:“你俩,过来。”
两人立刻立正跑步上前,动作标准得跟尺子量过似的。
一个高壮结实,脸晒得黝黑,眼神却亮;
另一个稍瘦些,但肩膀宽,站姿笔挺,一看就是部队里淬过火的兵。
“叫什么名字?”
“报告!金铁柱!”
“李强!”
声音齐整,震得旁边树枝上的雪都簌簌往下掉。
罗泽凯打量着他俩:“以前在部队干啥的?”
“侦察兵!”金铁柱答得响亮,“参加过‘朱日和’对抗演习,实弹考核全优!”
李强也跟着补了一句:“我也是侦察连的,三公里越野全连前三,射击百发百中!”
罗泽凯点点头,又问:“那怎么没去当警察?特警队正缺你们这种人。”
话音刚落,两人齐刷刷挠起了头,脸上露出点尴尬又无奈的笑。
金铁柱咧了咧嘴:“罗部长……我们文化课不行,真不行。写字像画符,考试一坐进考场,脑子就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