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老三帮着将于知乐骑来的自行车固定好在牛车车尾,张海兰才拍拍牛屁股。
老牛缓慢迈开步伐,车晃晃悠悠地往前走。
回村路上,于知乐才知道胡三前几天被叫去开会,上面准备将三个窗口分给另一个人管,之后新窗口的用人及采买事务与胡三无关。
“师父怕对方是关系户,会挤走萍姐她们。”张海兰解释。
毕竟之前出过前徒弟背叛的事,而且要是对方真有不好的心思,到时海隅村食材供应方面也会受牵连。
“别担心,乐观点。”于知乐宽慰其他人,而后看向张海兰,“明天你帮转告胡三哥,毁约对我们影响不大,让他别为这事费心。”
她没有说假话,随着副业组其他支线的发展,食材供应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在降低。就算国营饭店明天就停订,她也能想到别的法子消耗。
六人组比她想象中更乐观,说:“工作没了就没了,大不了回去种地。”
“以你们现在的厨艺,能进副食品加工小组。”于知乐笑着应声。
众人不约而同笑出声,一下打破了车上沉重的气氛。
回到村口,天已经完全黑了。
于知乐拜托于梦君帮她将自行车推回家,她和蓝圆圆要去制衣小组。
制衣小组设立在张文心家老祖屋,于知乐二人还没走近便看到了窗内透出的橙红色烛光。
“干完今晚,我们小组就要解散咯。”张二婶娘的声音从中传出,语气透露出不舍,“可惜这
种公中出柴火,有工分又能聊天的活不多。”
她的老姐妹纷纷附和,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
“赚不了工分就去旧仓库听陈知青讲古,日子总比以前好。”单眼皮大娘说。
张二婶娘笑了两声,应道:“也是,我那死鬼爹娘肯定想不到我这个赔钱货女儿半截身子都埋土里了,还能抓上笔学写字。”
蓝圆圆轻轻敲了敲门,随后推门而入。
正在打包衣服的张海雁停下手中动作,问:“你们怎么来了?衣服订单有问题?”
“不是,不是。”蓝圆圆叠声否认,拿出一沓图纸,“还有活要干,每张图纸做十套,寄到相同的地址。”
她的话让大娘们顿时喜笑颜开,室内氛围因此高涨几分。
“看着还不少咧,我估摸着又能干上半个多月了。”张二婶娘笑着问。
蓝圆圆回答:“两百套衣服,每做完四个款式就寄一次。”
“行。”张海雁接过图纸。
蓝圆圆不仅为了这事来,她还接了文工团新舞蹈服的单子。这批衣服比较精细,要用到花溪村的蚕丝布,她拉着张海雁坐下沟通细节。
单眼皮大娘看见落单的于知乐,问:“小组长,我们能请陈知青来讲讲故事吗?这里有时挺闷的。”
“他估计很乐意来。”于知乐笑道。
闻言,张二婶娘接话:“那我明儿去问问。”
众人表示很期待,她们听别人说了陈昭片场遇著名演员的事,但总觉得差点意思。
蓝圆圆和张海雁没聊太久,打算约杜南枝谈好蚕丝布价格再确定其他细节。
于知乐和蓝圆圆并肩往家里走,路上只有北风的呼啸声,直到路过旧仓库才听见嘈杂的人声,陈昭的声音在当中极为突出。
两人走近,放眼望去,还能在人群中看见穿着深蓝色棉袄的电路工人。
“乐乐,圆圆。”角落里的于初月瞟见她们,挥手打招呼。
下一秒,她的声音就被满堂喝彩压下,她艰难穿过人群走到她们身边。
于知乐一眼注意到她手中的英语单词本子,说:“听周岳生说欣姨的英语不错,遇到不会的可以请教她。”
“我会去找她的。”于初月点头应好,又皱脸抱怨,“唉,才几年没学就全忘光了。”
“有过基础再学会容易很多。”于知乐安慰。
她们谈及这个话题时没特意避着蓝圆圆,她脑筋灵活,又回想起两人在火车上的对话,想明白了一切。
“初月,加油。”她打气道。
于初月嘻嘻一笑,搂过她的肩膀:“圆圆不如和我一起学,都说活到老学到老,以后总归能用得上的。”
蓝圆圆转念一想,觉得她的话很有道理,愉快答应。
两人肩搭肩,嘀嘀咕咕一会就约定好了互相抽背和去找曲欣开小灶的时间。
于初月用另一条手臂挽住于知乐,说要去她家留宿。
三人嬉笑打闹着回到于家小院,躺在一张床上聊到深夜。
第二天副食品小组重新开工,于知乐和于初月天微亮就来到虾池边,告诉曲欣今天要用到多少斤虾。
没过多久,张文心和葛泰携手而来,又被她们调侃。
葛泰是一如既往的沉默,细看耳根已经红透,张文心则笑嘻嘻地用老一套话术回应她们。
闲聊间,斑节虾养殖小组的人抬了两桶虾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