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公子幸今日一身常服,阿娘健忘,便不记得他是之前长平街的市集守卫。
&esp;&esp;只一味地说她这个朋友交的好,一下午又是洗又是破,还把柳枝劈短,再削光滑,七八只鸡的鸡肉分门别类地串好。不仅如此,还有那些素菜,鸡蛋,鱼肉等也都洗得干干净净,就等客人来点单了。
&esp;&esp;“这下省了你好多功夫啊!”阿娘以一句话收尾。
&esp;&esp;确实是,李卉心中是感激的,但一想到公子幸今日并没有按规定时辰送到,害她担心一下午,心中就有些来气。
&esp;&esp;可他后面又实在做了太多来弥补,不如,就这样算了?
&esp;&esp;李卉脑子飞速运转的时候,脸上的表情也阴晴不定,她越是不说话,公子幸就越紧张,两句自己就全招了:
&esp;&esp;“我今日本来出门得早,但路上遇到个惯偷,偷了一个小儿郎的钱袋子,我便去追了回来后发现鸡少了两只,于是又回了趟家去拿,到你家时,阿嫂和伯娘说你都走了,我就想反正今日无事,就多做了些,如此可以功过相抵吗?”
&esp;&esp;原来是见义勇为去了啊!
&esp;&esp;得知缘由后,又当着阿娘的面,李卉有什么也不好直言。
&esp;&esp;于是她道,“多谢多谢,还请公子幸宽坐,阿娘也坐,我去给你们烤肉吃。”
&esp;&esp;郑国渠啊会是见证历史的开始吗?……
&esp;&esp;听说李卉要给他们烤肉吃,阿娘便又自豪地夸起自家闺女来:
&esp;&esp;“阿幸,你定是还没吃过我家卉娘的做的菜吧?她啊,自大病一场后,回来简直变了一个人,厨艺是顶顶好的……”
&esp;&esp;李卉正用火折子给木炭燃火,因为店面小,阿娘的话一字不落地进了她的耳朵。
&esp;&esp;她苦苦搜刮着原身的记忆,愣是没找到阿娘夸她比这次还要明显的一回。她不由得感慨,看来不论哪个时代,父母们都喜欢的是可以拿得出手的小孩啊!
&esp;&esp;她有些替原先的卉娘可惜,“看来有时候连父母的爱都是有条件的啊!”
&esp;&esp;不过自她穿过来,变成了家人所期待的那个“卉娘”后,的确享受了原身不曾听过的阿娘式温言细语。这一点,对身处异世的她来说,尤为珍贵,所以她很感恩。
&esp;&esp;自然,感恩不是嘴上说说,李卉给阿娘烤了一条鱼,撒了葱花沾了酱:
&esp;&esp;“阿娘,你不爱吃烤肉,我便烤了这鱼,快试试味道如何。”
&esp;&esp;四指宽的小鲤鱼烤得两面焦黄,肉质细嫩,焦香扑鼻而来。
&esp;&esp;阿娘喜不自胜:“阿卉就是心细,你说得对,鸡肉稍不注意就容易烤老,吃到嘴里就容易晒牙缝,还是自家养的鱼好,你说是吧,阿幸?”
&esp;&esp;鱼是从自家水田里捉上来的稻花鱼。之前那一批已经分批卖给了县学宫,但鱼有水就能活啊,所以又买了些放进去。
&esp;&esp;每日就十条的量,阿娘今日吃了一条,便只剩下九位客人有这个口福了。
&esp;&esp;公子幸却一直盯着李卉手上的动作,他知道鱼烤好后,剩下碳炉子上的三串柳枝烤肉便都是他的了。
&esp;&esp;所以他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一眼不错地盯着李卉把柳枝上的肉来回翻面,一会儿刷油一会儿蘸酱,处理好了就装在陶盘里递给他:
&esp;&esp;“公子幸尝尝,这是本肆的招牌,用的都是当天最新鲜的鸡肉,食材绝不过夜。”
&esp;&esp;公子幸听到那“最新鲜”三字时,莫名觉得是在点今日不守时的他,但迎上来的目光却是温柔的,包含了笑意和期待的,他这才接过来,在一旁食案上细细品尝。
&esp;&esp;阿娘坐在他对面,目光殷殷地
&esp;&esp;等他的评价。
&esp;&esp;“鸡肉的香味里混进了柳树枝的清香,果真好吃。”
&esp;&esp;阿娘一脸“我就知道”的自豪。
&esp;&esp;又听面前人道:“我还想再点条鱼,再尝尝烤鱼的味道。”
&esp;&esp;阿娘面前的盘子里只剩下一副完整的鱼骨,“那行,我也就再尝尝烤肉。”
&esp;&esp;并还一直叮嘱李卉要把肉先煮了再烤,类似于回锅,这样倒是不柴了,只是少了几分炙烤的风味,而这对阿娘来说倒是无所谓嘛。
&esp;&esp;“阿爹,我想吃烧烤。”
&esp;&esp;未等第二波烤鱼和烤肉上桌,食肆便来了生意。是一个壮年父亲领着一个馋嘴小儿。
&esp;&esp;那小儿站在食肆外的小吃摊边,指着用陶盘码得整整齐齐的素菜专区,口水都要留下来。
&esp;&esp;“小阿郎想吃些什么?小摊车旁有盘子,选好了便可拿进来哈。”chapt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