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如意阿婆,并非是我多心,只是这平安县内有名有号的食肆酒家也有许多,不知您为何单独选了我?”
&esp;&esp;“食肆酒家有很多是不假,但我们老太君说,专门做了杏皮水给农家喝的,却只有你阿卉小娘子一个呀!”
&esp;&esp;啊,原来是这样。
&esp;&esp;可她是在司农监上工时做的事情,就这么几天,就被背调清楚了?
&esp;&esp;李卉见如意阿婆满意地看着她:“而且,你这卤蛋确实做得好,家中的小郎君和小娘子们也都爱吃,让我今日还要再买些回去呢!”
&esp;&esp;好说,好说,李卉忙将釜中煮好还在浸泡入味的卤蛋、还有一些鸡爪鸭掌和郡肝等都装了些,“老太君也可尝尝这其他的,我都煮得很软烂,保证入口即能脱骨,不会太费口齿;这边我特意挑了些筋道的,让夫人娘子和千金少爷们当零嘴嚼着吃,更香些……”
&esp;&esp;俗话说,工作做到极致处,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esp;&esp;如意阿婆自然是连连称赞,给老太君做生辰席面这是便定了下来。
&esp;&esp;“我家老太君生辰是在十月二十,不知阿卉几时有空,先去见见她老人家?”
&esp;&esp;如意阿婆几个回合下来都喊她“阿卉”了,看得出来是很满意。
&esp;&esp;李卉知道提前自然是要见的,她也想知道这是哪家的老太君。且现在自己本职就是小食肆店主,上门去做席面,总要知道客人的饮食喜好和禁忌。
&esp;&esp;于是便道,“全听阿婆安排。只是能否在午间,因我下午还要回来食肆中备菜。”
&esp;&esp;如意阿婆便略略沉吟了会儿,“这样吧,你吃了朝食便过来,三日后可好?”
&esp;&esp;现下是十一,三日后便是十四,也来得及。
&esp;&esp;见李卉点头,如意阿婆便将早就准备好的红封拿出来:
&esp;&esp;“如此便好,这是定金,阿卉你收好。三日后,我找人套了车来食肆接你。”
&esp;&esp;等那阿婆走了,李卉便迫不及待打开了红封,一看是八十钱。
&esp;&esp;她便知道,十月十四这天过去拜见那老太君,也要好好表现。
&esp;&esp;不过是一顿饭,却连定金都如此阔绰,这顿饭的工钱应该不会低。
&esp;&esp;回到家中,阿嫂听她说了今日的事,也很高兴。
&esp;&esp;“虽说十四这日只是上门去见老太君,人家也付了定金,但我们上门也不要空着手,你刚才说他们家中也有小孩孙辈,不如给他们做点零食带过去?”
&esp;&esp;阿嫂自打怀孕,满心满眼里都是小孩,她正给小福娃缝尿片和肚兜呢。
&esp;&esp;爹娘也说阿嫂想得周到,只李卉不知道要做点什么,因为老太君家的孙儿孙女,市面上买得到的零嘴,定然都是吃过的。
&esp;&esp;她只好将自己的口味加进来,前世看电影时,她必然要买一桶爆米花。
&esp;&esp;可秦朝时候,玉米都还没传过来呢,突然她灵光一闪,可以用大麦代替嘛!
&esp;&esp;“那我做大麦米花,他们保准没吃过!”
&esp;&esp;————
&esp;&esp;“那是什么?”阿嫂端着手中的大麦茶幽幽道,“我也没吃过……”
&esp;&esp;大麦茶也能去心火,于是便除了桑叶茶、柠檬水,最近这个也是她的心头好。
&esp;&esp;“就是用大麦在釜中用油炸,不过要趁热吃,不然有有腥味儿……”
&esp;&esp;秦朝时人们用的还是动物油脂较多,不过这也无伤大雅了,因为她来
&esp;&esp;这里之后,一直就没怎么见过给小孩子的零食,有吃的就好,好不好吃的,对于小孩子来说并不是特别要紧。说到底还是物资匮乏和生产力水平的问题呀。
&esp;&esp;因为大麦金贵,所以她便只在家中做了一点点,姑嫂、婆媳三人都觉得好。
&esp;&esp;“原来大麦炸成米花后,竟时如此酥脆,还有一股甜香味。好吃,好吃!”
&esp;&esp;自打家中的食肆开了起来,家里人便跟着吃了不少好吃的。
&esp;&esp;吃得多,自然也就能样样都点评两句。
&esp;&esp;李卉点头,“阿嫂说得对。”
&esp;&esp;阿娘却想起一些从前的事情来,“你的外大母从前就爱吃这些小零食,要是她还在就好了,这大麦米花入口即化,还有浓郁的麦香味,我觉得不光孩子们爱吃,就是那个做寿的老太君肯定也喜欢。”
&esp;&esp;秦人口中的“外大母”,就是“外祖母”的意思。李卉也想到了自己真正的外祖母,之前不论是大学放假回家还是工作后寒暑假回家,都会给她带些口感松软的饼干小吃,现在她却孤身一人在大秦,真是好想念啊。
&esp;&esp;可一日没有回去,这边的日子便要过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