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信上正好说到了这件事,说上次的那家店,真的要转让。还因为他们家中出了事必须用钱,所以整体盘店的价格还要比市面上的正常价格低了一成。
&esp;&esp;到底要不要盘下来,他赶紧写信来问自己的意见。
&esp;&esp;这是开年后她听到的第一个好消息——原本年底盘账时算了算钱,还差了一些。现在说要降,兴许就还能有一点结余。
&esp;&esp;换句话说,就算一开始的经营没有起色,她手里的钱也能再多撑一会儿。
&esp;&esp;打定主意想要把这个店盘下来,李卉便抓紧时间和家里人商量。
&esp;&esp;他们一听是公子幸寄过来的信,心中的疑虑就消了不少。而且对公子幸的主动觉得甚是满意,阿嫂还道:“我就说总有一个人主动一些,关系才能继续下去嘛!”
&esp;&esp;“去吧,到了梧郡,凡事要和阿幸商量着来,别意气用事。钱不够就写信。”
&esp;&esp;阿娘说完,阿爹也跟了句:“开食肆看店铺都讲求一个眼缘,若实在谈不下来,就不要强求。就在县城里也挺好的。”
&esp;&esp;家人们的关心她都收到了,连同一起带走的,还有她过年时给他们拿的分红。
&esp;&esp;当然是一部分,但每人一部分,凑到一起就多了。
&esp;&esp;沉甸甸的,压在她胸口喘不过气。
&esp;&esp;真是无论在哪个时空里,“潜水艇”式的家人,不要太给力。
&esp;&esp;这次照例是跟着茵娘家的商队走,因为是熟人,又是合作伙伴,李卉只象征性地给了些车马费,一路晃晃悠悠,十日后就到了梧郡。
&esp;&esp;还是住在四方旅店,依旧是被严格地盘查了过所,这才放心地住下。
&esp;&esp;不过这毕竟是第二次出远门,李卉自我感觉更加轻车熟路,现在虽然是冬日里,但郡城的旅店里居然有皂荚做的澡豆,这可比她在平安巷里积攒了好一阵子才存下来的旧皂角,洗起来要效果好很多。
&esp;&esp;洗了一身清爽,锁上房门一觉睡到大天亮,原本还以为她听到消息就往回走,还是慢了,结果和公子幸一起到了房主那里,才发现房主因自己老母亲生急病才降的价,却被人诟病说是“不吉利”,一直都没有谈妥。
&esp;&esp;不过,这刚好就合了她的意。
&esp;&esp;原店主见到他俩,便对这对璧人有很深的印象:“我们是不是……在哪见过?”
&esp;&esp;李卉说明了来意,她今日穿的是一身簇新的衣裙,比起之前那次到梧郡,衣裳都是精致又实惠,随意看上去整个人精神头十足。
&esp;&esp;谈判果然很顺利,一个时辰之后,公子幸便替她找来了中人,双方坐下来签约,又交了一部分定金。
&esp;&esp;接下来的几日里,公子幸也都日日陪她,跑前跑后去官府过了户,又把尾款一交,自己在梧郡即将开店的目标,就又近了一些!
&esp;&esp;一件大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esp;&esp;省城置业一切都会越来越好哒!……
&esp;&esp;顺利到不可置信的地步。
&esp;&esp;她这回只带了一万钱出门。多大的一个箱子,一路上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esp;&esp;等把钱都交出去的那一刻,她反倒是前所未有的轻松。
&esp;&esp;“恭喜小娘子,在梧郡置业成功。”
&esp;&esp;那老伯一向都是会说话的,从第一次和他打交道,说他俩是新婚夫妻开始。
&esp;&esp;是的,置业。
&esp;&esp;也就是说,李卉用手里的一万钱,买下了梧郡的一座小铺子。
&esp;&esp;原本她是想租来着,但在来这家铺子的路上,公子幸极力劝说她,干脆买下来。
&esp;&esp;“知道你一直想来梧郡开店,这段时日我在这边都替你打探清楚了,我也和这位老伯聊过不止一次,他们家只有一大一小两个儿子,大儿子之前就是参军到了梧郡,后来参军上了战场,没能回来;恰逢老家的小儿子又要成亲,女方家要在他们当地县城买一座宅子,然后还需要添置一些聘礼之类的,故而才想到要卖掉这间铺子。”
&esp;&esp;李卉瞬间明白,看来这老伯萌生了退意。
&esp;&esp;是啊,大儿子已经无法生还,日子还得再往前过,他就想回到老家去,守着老妻幼子一起过余生。
&esp;&esp;这很好理解,像在前世时,很多年轻人一开始都会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打拼,但七八年后,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纪,他们大多都会选择一个准一线或二线城市安家。
&esp;&esp;究其原因,还是“长安居,大不易”啊。
&esp;&esp;她也打定了主意,“那就买。就是不知带的钱够不够。”
&esp;&esp;她这回带出来的一万钱,还有些是爹娘和阿嫂他们的分红一起凑的。
&esp;&esp;“够。”公子幸斩钉截铁,“相信我,真的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