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心灰自燃的那一夜,火光在地窖深处悄然蔓延,没有惊天动地的爆裂,只有细微的噼啪声,像沉睡百年的野兽终于睁开了眼。
那一点赤芒从陶瓮中爬出,吞噬着尘封的灰烬,烧穿了木架,燎过石壁,一路向上,直逼旧神堂残破的穹顶。
火,回来了——但这一次,不是以神谕之名,而是以复仇之姿。
数日后,纳塔大地却陷入沉默。
焰心草田一片死寂。
曾经随风摇曳、泛着微光的赤色草穗,如今枯黄低伏,触之无温。
牧童试引火种,指尖仅凝出一缕颤动的火星,转瞬即灭。
村寨里开始流传低语:“火脉枯了……神火断根了。”
更可怕的是,那些藏身暗处的火道残党,借机煽动恐慌。
街头巷尾,有人披麻戴孝,跪在废墟前哭嚎:“旧神离去,新神无能,火灵已弃我们而去!”
甚至有孩童在夜里听见窗边低语:“再烧不了多久了,等最后一簇火熄,人间就该回到永夜。”
消息传到北石屯观测台时,马小微正俯身查看地脉水晶。
晶体内本该奔涌如河的赤红光流,如今细若游丝,仿佛随时会断。
她闭目,将“火焰之心刻印”贴于石台——刹那间,一股虚弱、饥渴、近乎哀鸣的波动,顺着经络直刺脑海。
她猛地睁眼,瞳孔映着残光。
“不是枯竭……是饿。”
风卷起她肩上的碎布条,露出尚未愈合的焦痕。
她却恍若未觉,声音轻得像自言自语,却又重得震耳欲聋:“我们一直以为,火是赐予我们的力量,是神赏的饭。可我们忘了——火也在养我们。它照亮黑夜,煮熟粮食,驱赶野兽,可我们给了它什么?香火?祷告?还是……千年如一日的单向索取?”
她猛然起身,大步走向观测台边缘,望向远方村落零星的灯火。
“火灵不是神,是共生的灵。它需要回应,需要记忆,需要温度——不是炉中的热,是人心的热。”
当晚,火道共议会紧急召集,百姓围聚祠外,火把连成一片星河。
马小微立于高台,不再穿神袍,只着粗布短衣,肩头还缠着渗血的布条。
她举起一只陶盆,盆中是昨夜灶底扒出的余炭、烤焦的饭粒、孩子画火的纸片,还有一撮节日火祭后收集的灰。
“这是‘火食’。”她声音清亮,穿透夜风,“从今起,每户设‘火养盆’,把这些——我们用火活过的痕迹——埋进焰心草田。火不是神赏的饭,是咱们一起吃的饭。”
台下鸦雀无声。
有人低头看着手中的火种炭,像是第一次认真打量这位“共餐”的伙伴。
有人冷笑:“烧饭的灰也能养火?新神怕是疯了。”
可就在第三日,北石屯传出消息——一位老妇将亡夫生前用了一辈子的烟斗灰,埋进了自家田角。
次日清晨,那片原本枯黄的焰心草,竟抽出一穗赤红花穗,如血滴悬于风中,久不凋落。
消息如野火燎原。
百姓开始翻箱倒柜:灶底陈灰、腊月祭火的纸符、孩童玩火烫破的衣角、甚至老铁匠打铁时溅落的火星渣……全被小心翼翼收起,称作“火食”,送往田间。
连旧神殿前堆积如山的香灰,也在某个清晨被人偷偷挖空——谁都知道那是“最虔诚的火味”,如今却成了喂火的粮。
林羽率护卫队驾着“火养车”巡回各村,每到一地,百姓夹道相迎。
不再是跪拜,而是争先恐后地往车上递“火食”。
情报官坐镇地脉中枢,监测水晶的波动曲线——那细若游丝的红光,竟一日比一日粗壮,如久旱逢雨的溪流,缓缓复苏。
然而,就在第七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