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统统我啊,专克你来的[快穿]+番外 > 第203章(第1页)

第203章(第1页)

二十亩地收完,大约得了四百二十两银,虽比不上冬天大棚卖菜的收入,却也差不多了。

不过何家人到底没卖完,而是留了两百斤下来,想自己尝尝鲜。

跟冬天的西红柿一样,何曾光先问了‘大老爷’这玩意的吃法,照着做了泥、饼、或者放肉汤里一起煮,一家人很快被这新鲜美味的食物俘获。

两百斤的东西,没几天就吃了五十斤,等陈巧娘回想起来,后悔不已,忙捡了几十个,让儿子给贵人送去。

“瞧我这脑子,这么重要的事都能忘。你那老师对我们家不薄,本身也是有大来头的,稀罕东西咱送不起,也弄不来,轻易报答不上。这玩意是咱们自己种的,也不值几个钱,但胜在一番心意。咱们总要叫他知道,咱们是记着他的恩情的,这样他心里也会高兴。”

陈巧娘如此说,何月茗觉得很有道理,便照做了。

看着学生家三不五时就送来的新鲜吃食,禹元玮心里确实对这家人的知恩图报感到满意。

尤其知道,这玩意还能当主食,特别饱肚以后,就更感兴趣了。

晚上,便留下何月茗一起吃饭。

能到这等贵人府中干活的厨子定然是有两把刷子的,何月茗只是将父亲的话原样叙述了一回,那厨师按一样的步骤,照做出来,味道就是比他娘做得要香。

禹元玮私下里没有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边吃边与何月茗赞叹:“确实是个好东西,你爹是从哪里弄来的种子,这东西产量如何?”

何月茗想了想,道:“去年冬天,我爹机缘巧合遇上了一位心善的大老爷,替我家还了不少赌债。他是从南洋回来的,这种子就是他所留,他说在南洋很多人都靠此物过活。产量很大,我家今年一亩地,出了大约有七千斤。老师?老师!”

禹元玮一口马铃薯卡在喉咙里,上不来下不去,急得直翻白眼。

幸好韩东就在屋外,听到何月茗惊呼声,人影一闪就到了面前,见状,一记手刀不轻不重地拍在禹元玮后背,后者就将那口马铃薯吐了出来。

灌下一大口水,等喉咙舒服了点,禹元玮便迫不及待地看向何月茗:“你再说一遍,亩产七千斤?你没骗我?”

何月茗有些困惑:“我家父母亲自收的,亲自秤的,就是这个数,我为何要骗您?”

禹元玮一脸的不敢相信,但不知想到什么,嘴角止不住地上扬。他问:“阿茗,若此物真能亩产七千斤,你可知,你家将会有什么样的大造化吗?”

何月茗确实不知道。

看着他的表情,禹元玮轻笑着摇头,也是他操之过急了,这孩子或许天资聪颖,有过人的记忆里和悟性,可似这等涉及民生的大事,无人点拨的话,他还得再过些年,有足够的知识以后,才会慢慢知晓。

“阿茗,你可知,圣上为何要让百姓开荒?甚至为此,不惜修改律条,加重对那起子小人的刑法?”

何月茗这回没有沉默,略一沉吟,便有了答案:“老师说过,二十年前边境不宁,外族频频入侵,我朝数度增兵,消耗极大。紧接着,各地又灾祸四起,黄河决堤,江南大旱,百姓流离失所,哪怕保住性命,也无家可归,无田可耕。”

禹元玮叹道:“是啊,无家可归,无田可耕。许多人为了活命,先卖其地,后卖其身。我朝如今可耕之地,八成都在勋贵之手。就好比你家,两次卖地,卖了给谁?”

何月茗凝眉细想:“我太小了,没有印象。唯一记得的,便是那人好似是某个大户人家的家仆。”

“总归是那起子人。”禹元玮无所谓地道:“其他沉疴,待你再大些我再与你细说。只说这百姓无田,便无法交税,若无税收,国库自然告竭。最后一回大灾,是三年前的河西地动,逃难的百姓有数十万,国库却拨不出银钱、粮食来赈灾。你说,可不可笑,可不可悲?”

何月茗没有说话,但从他表情来看,就知道他深受震撼。

一国之府库,竟救不了数十万灾民?

那得有多穷?

“此时,你若将这样能当主食,亩产七千斤的食物推广开去,阿茗,你说,百姓们还会挨饿吗?”禹元玮又问,眼里爆发出璀璨的光芒:“朝廷定的税是十一税一,北面粟米亩产二百多斤,南方大米也是二百多斤,每亩地要交二十来斤,这对百姓而言,可不是小数目。”

“若来年,所有百姓哪怕种上一亩这个,起上来七千斤,到时,家家户户都能以此来抵税,留下来的,都是百姓自己的口粮。家里粮食一多,他们就可以再想其他营生。即便不够,灾祸再起时,朝廷也能凭收上来的这些让他们吃饱。阿茗,你可知,这东西,能救多少人吗?”

在他的解释下,何月茗总算是明白了此物的重要性,就连一旁的韩东都忍不住激动起来。

何月茗道:“老师,听您这么说,我看此物确实是个宝贝。因为这东西,春夏秋都能种,三月一收,也不求水田、肥田。我们家用的,就是年前刚开的荒地,很不占功夫的。”

禹元玮听了,果然惊喜万分:“好,好啊!你家可还有此物?”

“大约还有一百斤。”何月茗如实回答。

“今晚全部交给韩东,你再将如何种植此物的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都写下来,越详细越好。我即刻修书与父亲,明天一早,救命人呈到京师。”禹元玮一锤定音道。

何月茗饭也不吃了,拉着韩东便回家去,让母亲将余下的马铃薯全取出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