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个庄稼人围着一个瘦弱矮小的男子,男子的怀里抱着半块小饼,不肯松手。
秦不闻路过时,令马车停了下来。
这年头,灾害不断,人人不得安生,不少百姓甚至易子而食,处境凄惨。
这样的场景,秦不闻见得很多。
宴唐曾告诉她,她救不了所有人。
即便她帮助再多的人,也还有许多她看不到的百姓孩童受苦受难。
她要做的,是给天下一个海晏河清,四海承平。
但是,秦不闻仍然是停在了冯二狗面前。
她说,我没见到的人,我救不到。
但如今这个,我既然见到了,便总能帮一把。
她替冯二狗解了围。
给了那几个庄稼人几吊钱,又给那矮小瘦弱的男子一些银钱,那些钱足够他生存一些时日了。
往后的生死造化,便看他自己了。
秦不闻敲了敲车框,让马夫继续前行。
走出去几里地,是身边骑马的宴唐走上前来,对着马车中的秦不闻清声开口:“殿下,那个孩子还在跟着。”
秦不闻掀开车帘,便见那男子一瘸一拐,身形瘦弱,远远看上去,像是一根竹竿,风一吹就会倒地不起。
她微微蹙眉。
马车缓缓停下。
秦不闻撩开车门,下了马车。
那男孩就站在秦不闻不远的地方,一双黝黑凹陷的眼睛,深深地看向她。
“叫什么名字?”
那男子“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稚嫩虚弱。
“冯、冯二狗……”
我笑满堂谏官无胆!
那是秦不闻第一次见冯二狗。
周围密林丛生,饿狼环伺,秦不闻动了恻隐之心,让他跟着回了浔阳。
浔阳路险,冯二狗一路上不吭不响,半点怨言都没有。
是后来宴唐告诉她,冯二狗不会骑马,又不敢坐马车怕冲撞她,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她的马车后面,那草鞋脚底,磨出血泡又擦破,拖了一地血渍。
那时,秦不闻便觉得,冯二狗这人,心狠,对自己更狠。
浔阳二百里,那时的冯二狗虚弱瘦小,可他硬是一步步地随着秦不闻走了回去。
秦不闻收留了冯二狗。
她发现冯二狗胆小却聪明,那种聪明跟宴唐不同,他并不精通朝堂之事,却在她的长安王府,借着左右逢源,过得挺滋润。
秦不闻倒是不很在意这些,能靠着手段,在这般戒备森严的长安王府生存下来,也算是他的本事。
变故发生,是在几个月之后了。
当时她奉命回京述职。
冯二狗说想去京城见见世面,秦不闻便也让他跟着去了。